最近读了《警世通言》中的两篇故事,非常感慨:同样是家中独女、青春少艾,同样是小小年纪就背着家人偷试云雨情,一个沦为杀人犯成为人们眼中的祸水,走向命运的深渊;一个尊享富贵荣华儿孙满堂,走向人生的巅峰。背后是怎样一只大手在操弄着她们的命运终至天差地别?
西洛才子张浩,标准的富三代,以财豪称于乡里,本人又“貌莹寒冰,容止可观,言词简当”,贵族求亲者络绎不绝。张浩却不动心,发誓一定要找一个有着出世美貌的女子才肯结婚,否则宁愿当单身狗也绝不将就。
有钱任性的张浩对自己不薄,家中建得是连檐重阁华丽壮观。每到春天,亲朋好友都来赏花游玩。
一次正与好友在新建成的院中赏玩,忽然看到亭下花间有流莺飞起,于是拽着好友蹑足潜身看是何人偷花,结果看到一个年方15的女子带着一个小丫鬟在赏芍药。那女孩长的“新月笼眉、春桃拂脸,意态幽花未艳,肌肤嫩玉生光。”一下子就把张浩看得神魂飘荡情不自禁。
上前一问之下,方知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偶遇”。此女乃东邻李氏之莺莺,童稚时的玩伴,因慕张浩清德高贵,趁家人都外出之际过来偶遇张生。
张生大喜过望,就想邀请莺莺到房内饮酒。莺莺头脑很清楚进房饮酒的后果,严词拒绝:“妾之此来,本欲见君。若欲开樽,绝不敢领。愿无及乱,略诉此情。”然后告诉张浩通过媒妁之言的正当途径前去求亲,并且向张浩求一定亲信物,
张浩随将紫罗绣带解下,并在其上题诗一首赠与莺莺。
自此以后,张浩每天独自相思闷闷不乐。莺莺托自己的尼姑师父问父母,莺莺亲事如何,父母认为莺莺年龄尚小暂不考虑。莺莺只能托尼姑两厢传递书信,一解相思。
转眼一载过去,又到赏花之时。莺莺借家人外出之际偷偷逾墙于张生相会,遂成鱼水之欢。事毕,莺莺又向张生索诗一首方去。
后莺莺随父亲到外地为官两年。这期间,张生叔父欲为之娶亲,张生不敢抗拒叔父,遂通媒妁之言与孙氏议亲。议亲快成功时,莺莺一家任满归来。张生托尼姑告知莺莺情非得已,并非负心违愿。
莺莺得知后并不慌张,主动告知父母自己和张生的情缘,并且女行已失,不可再嫁他人;否则宁愿自绝。父母虽不反对她和张生的事,但张生马上要成亲了,他们也无可奈何。莺莺表示对此自有主张,无需父母操心。
莺莺写下状纸,径自告到河南府讼庭之下。上官读过讼状之后问她有何信物,莺莺把两次张生的题诗递上。有理有据之下,上官欣然为她做主判两人结为夫妻。两人恩爱百年连生两子,都考中科举。
看过《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不禁为莺莺拍案叫好,好一个独立自主、不等不靠的奇女子!莺莺的自救行为正是体现了时下越来越多女性的共识: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都注定要失望,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莺莺与《计押番金鳗产祸》中的庆奴前期有着大致相同的故事开头:家中独女,被视为掌上明珠,情窦初开背着家人偷情,但后面的人生方向却大不相同:一个沦为杀人犯,连累一圈人因她送命;一个姻缘美满家庭幸福,安享富贵荣华。
一、恋爱对象的素质,也体现了本人的素质。
莺莺爱上的是当地素有“才名”著称的才子,说明莺莺本人是有文化底蕴的。她对张生的了解,一是通过幼年少有的几次接触,二应该是通过读张生的诗词文章。
“文以言志,言为心声”,通过读文章是能够读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格局的。她对张生的爱慕,并非一时冲动、“外貌协会”会员那种,更多的是知音知己、惺惺相惜的结果。这种更深层次的吸引,决定了莺莺爱上张生并非偶然,也决定了莺莺不会轻易就会爱上某个人。
而庆奴虽然也学得各种本事加身,但按她父母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弹琴、跳舞等技能的培养,是为日后嫁入大户人家,更明确点说是为做妾做准备。父母的思想境界决定了庆奴思想境界起点,她并没有因为各种技能加身就高明起来。
青春年少的她,孜孜于自己的美貌,对自己今后要找什么样的丈夫并没有主见。她能轻易被周三勾引去,主要是两人年龄相当,周三一个孤儿没有上过学,也没有什么过人的见识,完全就是在荷尔蒙的刺激下,恋爱脑上身。
包括后来她做妾,物质生活好了,就又和主家的仆人私通,可见心中对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人没有什么标准,本人心性不坚定,典型的“下半身思考”。
二、偷情事前认识不同
莺莺第一次与张生相见时,拒绝了张生的进房饮酒的请求。她见张生是因为她爱慕张生,是要向张生表白、怕张生另定姻缘错过去,不是轻易就要献身。
第二次间隔一年,好不容易见面做成了好事,从她后面的表现来看,她事前已经充分通盘考虑过后才和张生共赴鸳鸯会,两次都要了信物,为以后事情的发展走向预埋了保险。
庆奴则不同,她和周三是“低头不见抬头见”,日久生情情不自禁就委身了,至于今后如何会如何并不在她的考虑之列,只顾眼前,没有任何长远打算。以至于当她母亲看出端倪后,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否认。
二、事后处理不同
莺莺在得知张生另定亲事之后,不是默默无闻独吞苦果,而是勇敢地向父母禀明事情原委,把自己以委身于张生的事实告诉了父母。这个行为对于一个大家闺秀来说是相当勇敢的,那是要下非常大的决心的。
在父母认可但对张生定亲之事也没有办法的时候,莺莺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独自到府衙告状。状词写得真情动人,有理有据,最终获得了美满幸福。
莺莺的幸福可以说完全靠自己一己之力拼来的,先暗度陈仓订婚心仪对象,意乱情迷之际不忘留下证据,这说明莺莺是个很有理智的人。莺莺的这一行为,比之当世许多坠入情网就完全任人摆布的现代女子不知高明多少。
然后拿定主意禀明父母、写状纸、打官司,这些事她没有向张生求助,甚至没有找一个闺蜜商量如何办,完全是自己一力承当下来,勇敢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形象光彩照人、可钦可佩。
庆奴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爱上周三不敢对父母讲,还是被父母发现才讲出实情;周三被父母赶出去,不敢告诉父母是自己在背后筹划要搬出去导致的;周三走后,不敢大胆选择今后的道路,随父母之意随意嫁人,最终葬身在生活的巨浪之中。
无主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没有清晰的头脑,纵然一身本事也是枉然。
四、父母的不同,才是莺莺和庆奴后半生人生的不同的根本原因
两对父母,都是只有一个独生女儿,都是对女儿抱很大期望,面对女儿小小年纪偷情的事,他们的态度完全不同。
庆奴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押番,衙门一个跑腿的,他对女儿最大的期望就是嫁到大户人家,让他脸上有光。当他得知女儿做出丑事来时,第一反应就是打死她,因为怕传出去丢了脸面。可见在他心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而非女儿的幸福。
莺莺的父亲虽然是朝廷官员,但他更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幸福,而不是自己一个朝廷命官的脸面。当女儿说出偷情一事后,他并不是勃然大怒,而是积极分析事情,如何才能挽回女儿的婚姻,不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伪君子。正是有这样开明的父母加持,庆奴才大胆地走向衙门维权,虽可能遭人耻笑,但却成就了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