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聊我看陈海贤老师《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的一点体会,并运用自己的理解试着解读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首先我们要了解改变的本质。行动改变命运,要想改变就要有所行动,而我们绝大多数行为都是基于经验培塑和强化形成的。所以,改变的实质就是用新经验取代旧经验的过程。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会发现,改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取代旧经验,二是产生新经验。而改变之难,也难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旧经验根深蒂固,取代它的阻力太大;二是新经验起步维艰。助推它的动力太小。下面,我围绕这两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旧经验为何根深蒂固?从表面上来看,主要是因为我们能享受到旧经验带来的诸多好处,而且这些好处是具体可见的、过去体验过或现在正发生的、能亲身体会或感受到的。例如,我们都有过品尝美食的经历,在大饱口福的同时还能让心情愉悦。这就是经验的好处,它来源于我们的遗传基因,遵循我们的情感而非理智行事。
透过表象深入分析,旧经验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其实是心理舒适区,它根深蒂固的深层次原因,是我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并非意味着舒适的生活或熟悉的环境,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边的囚犯老不一样,外人眼中惨无人道般的监狱生活在他看来极为适应,出狱后自由自在的生活反倒令他无所适从,竟然通过故意抢劫再次入狱。他的举动令许多人匪夷所思,但学过心理学知识的人都明白,长期的囚禁生活已经令监狱成了他的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的实质,其实是我们熟悉的应对方式。它包括行为上的应对和心理上的应对,它最大的好处是能给我们带来控制感,或者说安全感,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而改变,意味着跳出心理舒适区,需要重新面对新的环境,寻找新的应对方式。这会极大增加人们的焦虑感,同时又减少控制感。此消彼长之下,情感的力量远大于理智,导致人们往往都不愿改变。以上是从旧经验的阻力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
新经验为何动力不足?同样也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获得新经验带来的好处不够明显。这种好处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期待的好处”。它是基于理性角度想象出来的,由于它比较抽象不够具体,发生在未来,当下不能及时反馈,大多数是被其他人教导出来的而非出于本心,所以他带来的好处就不如“经验的好处”明显。例如,运动加节食可以让人快速减肥并且身体更健康,但一天两天甚至一周两周可能都看不出效果,付出的汗水和努力短时间得不到回报,正反馈的回应周期时间太长。所以很难吸引人长期坚持下去,往往以虎头蛇尾而告终。二是上面分析的改变的心理机制。新经验伴随而来的控制感缺乏和焦虑感增加,令许多人不愿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哪怕明知道能给自己带来诸多好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惯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