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主办方安排住进一家国际酒店。 真不愧是国际大酒店,只见不少老外穿梭其间,进进出出的。起初好奇,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有时,在电梯间见面,正好抓住机会“飙”一把英语,嘻嘻哈哈之间,甚是融洽。
一次,在大厅里有位身高至少二米以上的老外,在用心整理自己的行李箱呢。问一下吧台,原来近期有场国际男篮对抗赛。再次目测,发现这位运动员的身高应“精确”到至少二米二零以上。
他的行李箱并不大,但里面却有个硕大的布娃娃,眼前一亮,心底一片温暖。哦,他当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外奔走劳碌,但内心深处始终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那就是孩子,就是家。见他体型彪悍,威猛雄壮,在赛场上定是“杀伐四方”的勇士与惯于扭转乾坤的斗士,但谁人知道,支撑他驰骋沙场的竟是“一念温柔”。哦,这心底的温柔啊——挥汗如雨,气喘如牛,是你;挣扎极限,拼尽余力,是你;绝地逢生,碾压敌手,是你;战胜伤病,突围自己,是你……心域,因你而拓展;境界,因爱产生奇迹。
由此可见,这个世间所有真正的勇敢,都来自温柔。暴戾不是刚毅,恣睢不是勇猛。这个日益薄凉的人世,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用温柔去捍卫。至少,人间所需要的温柔一点也不比所谓的勇猛少。
二
支教,是一种情怀;支教,是一种精神;支教,是一种大爱;支教,更是一种引领。支教老师光荣地进行着城乡师资均衡化的事业,支教精神,义工文化,诠释着师爱赤诚,这是不灭的人性之光。
曾几何时,有人发文满怀忧患地讲,支教变味了——变形了的支教,成了走过场的“摆设”;走样的支教,成了个别教师的变样的度假。有的教师,竟开启了别样的“镀金之旅”,甚至到了支教学校,人浮于事,不踏踏实实安心工作,还推三阻四,挑三拣四,非但不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还无意间涣散了单位的人心,甚而至于负面声音迭起,抹黑了一个大爱的支教团队。但愿,这只是个别人的个别现象。
今晨,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抱定一个信念,克服生活和学习的诸多不便,决意到乡下支教,这将是我们难忘的经历,幸福的回忆——同挤一张床,共用一张桌,一同加班,一起提升。这里,有幸福的模样;这里,有收获的气息。”来自东关小学的李雪静老师淡淡的话语中,有一种深沉的情愫在静静流淌,我似乎看到她的温暖课堂上,被唤醒的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
无独有偶,“玉玲珑”老师留言: “在校一干就是一整天,早出晚归,常常是披星戴月的节奏。我们利用午休时间备课和批改作业,忙个不亦乐乎,条件虽然艰苦,但精神昂扬,因为我们在充实中快乐,在引领中提升。我们在支教中‘发现’了更美好的自己。”情真意切,自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在支教事业中,我们遇到了光彩照人的自己”,这位青年教师安安静静地说到了“事业”,目光烁烁,我又一次被照亮了。
金辉 清晨于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