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我上高中时跟陌生人聊天的情形。那时候还一不小心聊了一个女朋友。当时的qq多单纯啊,只是用来聊天,也没有今天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十年过去了,qq多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微信。然而,社交工具的增加并未使人聊天的快乐。因为不管qq还是微信,两者的最核心的功能(社交)也在逐步被淡化。不知大家多久没有跟陌生人聊天了,是不想?不该?还是不敢?
总之,是不聊了。
不聊天的原因背后是网路大环境的变迁。网络环境的变化与社交工具主要业务模式的转变也势必影响到人们对于社交的诉求。现在几乎没有人会跟你没事扯闲话,如果有,那也是企图要与你建立“业务”上的往来。
在这个如此争名逐利的社会环境下,再没有人喜欢单纯的聊天了。如今的网络已经成为企业、推销员谋求业务往来最重要的方式。
网络中的人好像更加聪明了。
但,网络也能让人变得不那么聪明。
网络的高度发达虽然给我们提供了空前的学习、生活上的便利,但问题也显而易见。因为网络并非干净的网络(人也并非自律的人)。
在网络时代下,人们的注意力只会被大大分散。接二连三的广告弹窗、精工细作的产品文案,还有各类帅哥美女、明星八卦以及不明所以的奇闻异事……无一不在挑逗着人们的感知神经。随便你打开哪个,都可轻松占用你相当一部分的时间。
长此以往,人会变得越来越依赖网络。而且,比较糟糕的是,网络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种改造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例如,网络环境的开放使拜金主义进入公众视野,加剧了拜金主义的流行。而说起拜金,人们已经没有之前的那种抵触及敏感情绪,他们或许会问:什么是拜金?喜欢钱不好吗?这是金钱社会。这种认识便是网络对人们价值观的改造的结果。
在这种影响下,网络上各种各样的鄙视链便因此产生了。就连寻常的一件小事就可上升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互戕。这种以踩踏别人抬升自己的行为可实在称不上聪明。而在某些评论区里,对别人最直接的攻击方式为攻击别人的“穷”处。甚至,在有些人眼里,“穷人”似乎天生存在性格、眼界的短板,与之相反,他们倒更乐意发现有钱人的长处。这种只以结果论高低并选择性的一叶障目的思维也实在称不上聪明。
网络化的虚幻使人迟钝、盲目。它给人以了解世界的错觉,但它毕竟只有一面。就像生活本身有千面万面,而只呈现一面的网络是不足以成为生活的范本的。虚幻的网络将人带入幻境,久而久之,使人降低了对自己周围世界的感知。我们常常发现,一个人因为一个寻常的网络故事而忧或喜,却对周围漠不关心。
其次,在网络中,人总是被各种观念所左右。其中大为流行的精致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整形、两性恋爱技巧等各种观念输出。这些以鸡汤为包装,以“爱我”为口号的营销学正在将人变得千篇一律,失去思想之独立。
抵制网络,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