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在说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STEAM学习等等,其实就是在说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我个人觉得,这是大家”晒知识、晒能力“的一个环节,通过相互间的探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学习形式。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其中的几个关键:
一、学习前,我们要基于学员的需求进行调研。
如何让调研“真实”?我们不想让调研流于形式。学员不要应付调研,核心就要设计出能激发学员共鸣的、基于场景式的问题。
二、学习中,如何让这些问题深根于学员中,带动他们思考?
引发共鸣式的问题有二种途径:一种是问题来源于大家,但有先后轻重之分,可采用“投票“的方式;二种是大家本来都是同事或者同一个领域的,所以问题自然会促发共鸣。
三、学习时,怎么引导学员进行探究?需要设计几个工具:图表式、问题式、关键词式;围绕问题进行抛根结底的探讨。
需要学员引导学员有开放的心态,不能避嫌。
四、学习后,要及时运用。探讨出的方法要在第一时间实践起来。可以设置一个机制,在一周内按方法进行实践的,分享出来有奖励等等。分享的作用是带动大家,引导大家达成共识,就是”学习后的效果呈现”。
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下面的六步操作法:
聚焦(Focus)——选择要回答的议题或要解决的难题。
细节(Detail)——寻找导致问题的因素(包括事件、人物、冲突点等)。
发现(Discovery)——让学员找出“当前解决方案以及解决方案中的无效内容”。
运用(Application)——针对问题,集思广议,提出提升后的解决方案。
展示(Presentation)——展示成果。此环节除了培养演讲技巧外,也是获得反馈和给出/接收评价的重要机会。
链接(Link)——学员根据反馈,对自己的操作过程和采用的方式进行反思,并进行调整,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是一点不成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