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周末休息的时间,在家里帮父母在田里拔了2天的花生,在经历了骄阳的一番肆虐之后,带着满身的疲惫,再回到熟悉的城市中,已是一身的黝黑。作为一名大型上市公司的白领,我似乎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80后(差3个月就是90后),像上面的情景,每年都会发生。当周边的同事们五一、十一各种假期过后在办公室狂侃哪哪好玩、哪哪景色优美的时候,我也只能嘿嘿一笑,轻描淡写的一句:“想爸妈啦,回家帮爸妈干点农活~”。
有时候真羡慕那些在城市中长大的同事,即使收入水平不高,但生活也能过的有滋有味:他们很多人不用担心房租的问题,因为或者跟父母住,或者父母帮扶买了房子;更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每天下班回家,早已是准备好了的热腾腾的饭菜(很多人还不愿意回家吃饭,而是找朋友们聚餐);每天都有父母家人陪伴,而他们却总嫌父母唠叨,还吵吵着要搬出去住;他们的收入主要用在了吃喝玩乐上,有时候还能获得家庭的贴补,比如结婚生子的时候;有了孩子还有父母给看、给接送、想着法的哄孩子开心。
而我们呢?每天工作奔波,只为能及时的还得起房租;积蓄多年,终于不靠家里按揭了房子,但也从此成为了房奴;下班以后还要操心吃什么喝什么,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有了孩子,还要考虑要不要让父母来看孩子,如果来了,家里的农活怎么办?父母住哪里?开销的预算也要相应增加,一个家庭,因为孩子的到来,一下子要负担起至少4个人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费预算里,基本没有旅行这个项目,因为知道那是很奢侈的活动;因为农村家里收入不多,每年还要拿出一些钱来孝敬父母,贴补家用,特别是每年过年回家的时候,给亲人们准备的礼品、给父母小孩们准备的红包、来回的交通费等等,过年发的所谓的年终奖,杯水车薪;种种种种的压力之下,我们不敢懈怠。
从小,家庭和父母灌输给我们的思想就是,知识改变命运!所以,我们拼命学习,考高中,上大学,找工作,争取能留在这个城市中。在别人眼中,我们总是那么勤奋,拼命。他们可能不知道,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青年,听到的父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没上过学,也帮不上你什么,在外面,你只能靠自己”。所以,想要留下来,我们也只能靠自己,去奋斗。很多苦,我们都吃过,相对于烈日下钻在玉米地里收一天玉米的那种痛苦,在夏日扫大街发2个小时的传单,真的不算什么。更何况我们还能扛起一袋袋重达百多斤的粮食去晾晒,去贩卖。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绝望,建议你去体验下农村的劳作,当你弯腰起起伏伏一个多小时拔了100米的花生后,你发现,后面还有1000米在等着你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是绝望。同样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希望,也建议你去体验下农村的劳作,当你就差100米就能拔完5亩地的花生的时候,你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在我们看来,我们这些农村来的80、90后的人群,与城市中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的手上,都有一层厚厚的老茧,不可磨灭。所以,我们懂得珍惜,也知道,想要收获,必先付出。
世俗的眼光中,“农民”这两个字并不是那么光鲜。想一想城市的公交车上,人们对待农民工的举止,一目了然。而这些闪避的人群中,也不乏来自农村的儿女。很多人怪这个社会没有同情心,尤其是这些来自农村的儿女们,按理他们应该能体会农民工的辛苦,没必要把自己隔离开来,弄成一副八竿子打不着的样子。可大伙想过没有,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不是也说明了这些农村儿女想要跟农村生活告别的决绝?而且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自尊心,在作怪!刘姥姥进大观园,我们偷偷的学着像城市人一样生活,去吃西餐,去玩桌游轰趴,去看艺术展和表演、去血拼精心的打扮自己,去融入各种各样的圈子。因为我们理想中追求的生活,不是伪装成城市人的样子,而是,真的想要脱胎换骨。当以城市人的眼光去审视城市人的行为的时候,自然不以为意,所以,我们也想拼一拼,成为城市人,而不是城市人眼中的“农民”。
有时候,我会跟同样来自农村的老婆开玩笑的说,我们这代人是没有童年的人,所以,将来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们童年时疯狂的玩,痛快的玩,而且,玩具都要买两份,一份给孩子,一份给老婆。因为,印象中,小时候我们的玩具就是跳绳、沙包、弹珠、游戏牌、乒乓球,哪里像现在什么平板电脑、芭比娃娃、游泳、舞蹈等等这么多选择。我记得是,如果村里谁家的小孩有了一辆四驱车,那一定能引来所有小伙伴的围观,如果那辆车还是能遥控的,啧啧,那这个小孩一定很快就成为孩子王了。
所以,童年的经历和人生的过往,常提醒着我们这代人,要想尽办法走出农村,到城市中去,而不是继续父母那辈子人的生活。于父母而言,我们自力更生,不用他们担心,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于孩子而言,这也许是为我们能做的最大的贡献,不要让他们吃那么多的苦,而能享受更美好的童年;于自己而言,远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样,不是更好吗?
所以,背负了这么多,不拼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