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8.5
进度:第十一章 顺世论 P109-117
书摘:
1.顺世论(Lokayata)是印度古代的一个主要流行在下层人民中的哲学派别,是印度历史上三大非正统思想流派之一。中国古籍中还被意译为“顺世外道”、“世间行”,音译为“路迦耶陀”等,顺世论还被称为“斫婆伽”(Carvaka)。其思想可以追溯到吠陀时期伸直更早,奥义书中某些理论与顺世论的观点接近,佛教产生前印度新思潮中“六师”之一的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是此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2.顺世论的理论表现在多方面,其中包括对世界的基础、轮回解脱和业报因果、意识的来源、获得正确认识的方式、禁欲思想等一系列问题。
1)世界的物质基础理论:顺世论认为世界最终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除了这四大元素外其他东西不存在的。这种说法表现出无神论的思想,表示对吠陀的对立,属于印度史上较彻底的无神论派别。
2)对轮回解脱和业报因果理论的否定:印度思想史上除了顺世论外都主张轮回和解脱,他们认为轮回和解脱的理论不能成立,天堂地狱根本不存在,做祭祀毫无意义,社会中流行的宗教派别所提出的种种宗教义务或要求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对于因果业报、天堂地狱、祭祀修持宗教理论的否定与其主张“四大”是世界唯一根本因的思想是一致的。
3)意识来源于物质的思想:顺世论认为人的意识与人的身体是不能分开的,身体存在意识也存在,身体毁灭了意识也就消失了。【印度的不少宗教派别认为,人之所以有意识是由于有一个精神体---阿特曼(Atman,即我或灵魂),人死后我(灵魂)走了,躯体也就死了,无意识了。但是顺世论是不赞同的,它反对有一个主宰或控制意识的独立实体观点,反对意识是我的属性的说法。】顺世论对意识与物质关系问题的分析很有理论思维水平的,接近于现代科学对意识来源问题的解释,古代印度不接收这种哲学派别,历史上较为流行的这方面观念是婆罗门教的阿特曼理论和大乘佛教中的唯识理论。
4)感觉是正确认识唯一来源的是观念:顺世论特别重视人的感觉(现量)在人始终所起的作用,根据大多数记述顺世论思想的材料,顺世论认为人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就是由感官所获得的感觉。在强调感觉的重要性时,顺世论也分析了其他认识方式。它终点分析了推理(比量),认为它是不可信的,因为推理所依据的事物间的必然相随关系(普遍性前提)是不可能完全被人所感知(获得)的。在分析推理所需的普遍性前提时还论及了证言(圣言量)和类比(譬喻量),认为证言是靠不住的,因为证言自身依赖于对一种语言形态标记的承认,这种语言是一种老人在儿童出现时所使用的哪种语言。
5)对禁欲注意的否定:在社会伦理思想方面,顺世论也与一般的印度哲学传统观念不同,它反对禁欲主义,肯定认在现实世界中的幸福生活。【印度许多宗教哲学派别都认为,人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充满了痛苦,即便是一时的幸福或快乐也总是伴随着痛苦并不能持久,人应摆脱这种世界,不应追求这种世界中的享乐。顺世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只有蠢人才因为快乐与痛苦相关联就不追求快乐。】这种思想被许多人称为“享乐主义”。
3.顺世论与历代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相对立的派别,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压制,虽然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但受到压制下对印度古代历史影响有限。在印度思想史上的地位当加以肯定,当时提出了许多与现代科学极为接近的思想,反映了古代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使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更具多样性。
感悟:
顺世论代表着古代印度下层人民的哲学,虽属于非正统思想流派但一直在压制中生存,其思想认为应该追求幸福而非因害怕痛苦而拒绝快乐,被后世贬称为“享乐主义”,但其思想否定正统派思想、否定阶层,对于下层人民群众进行生活指引,在当代看来具有正面的宗教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