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听到,看到很多文章在鼓吹:中产崛起,阶级固化的概念。用很多数据,案例来支撑物质财富和人群分裂的阶级现象。听到这些概念多了,周围的人也就开始谈论起来,总想着让自己定位到哪个阶层中,以表达自己的存在感。
什么是中产:中产是指中等财产,和社会阶级无关。中产人家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
难道有钱的都跑到一起了并认为自己就是一个阶级吗?果真存在以财富为导向的阶级分层吗?我不以为然。这不过是每个人臆想的而已。人以生存为出发点,生存的核心则是以价值交换为基础展开,每个人忙碌的过程就是产生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过程,所谓的存在感,优越感就是因为价值交换而产生。
而产生存在感和优越感是难以通过简单的金钱比较而长期存在的,真正让自己产生存在和优越感的是认知的互补,基于价值交换而产生的认知差异。
所谓以金钱为区分关系的分层并不存在,看看周围的人就明白了,为何你身边有有钱人,也有没钱人,为何有钱人身边也不都是有钱人,前提还是:
价值交换
毕竟,生存的重点不仅仅是比较金钱的多少,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生存的意义从物质到精神都需要找到存在感和优越感的,这找到的过程,就必须来自价值交换的过程。因此, 从长远的发展,个人的成长进步来看,真正长久的阶级分层可能存在,但一定不是以物质财富长期依存,更应该:
基于认知差异的阶级分层存在。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也会有更上一层楼的谚语告诫我们,现在我们认为金钱可以分层,但随着认知的升级,财富多元的扩展,未来分层的就不会是简单的一堆数字了,会从物质多少的分层演进到认知多少的分层。这就是对于世界认知的能力,我们一天24小时,一生算起来也不过是几万天,我们周围的人群结构构成了我们生存的人文环境,在大量的时间里:
我们进行的是跟价值观一致人进行连接,价值交换。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过如此。都是价值观,认知能力相同的人聚到一起。
回顾过完,看看周边,有比自己有钱的,有比自己钱少的,但真正让自己愿意跟其一起协作,价值交换的一定不是因为金钱的多少,而是认知的差异:
彼此能不能在一个频道里面对话,彼此能不能认知互补,用各自的常识交换,形成对方的见识。
这才是自己愿意跟其一起连接的原因。看巴菲特传记,每天也不过化十几美金吃饭,住的地方非常简陋,但过的特别开心,开心的并不是自己拥有那么多的资源,而是他认为能够帮助更多公司获得更强的价值,这才是他的优越感。
这个世界上,厉害的人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以财富多少来隔离别人,而是以认知能力来连接彼此。毕竟,我们活着就是要进化,而进化的核心就是认知升级,一群人守着自己创造的财富故意分层,就是阻碍自己进化。
没错,在这个世界上,我门分层分的不是物质财富而是认知能力。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