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一个永恒的话题,似乎从人类文明出现后,音乐总是与人们形影不离,外邦文明暂且不说,就在我们这片生活了几千年的土地上,音乐也从未消失过,从壮士出征,到烟柳小巷,文人骚客饮酒作乐,到农耕出作,到祭祀缅怀等等。不过那时的歌乐与现在多有不同,作词多半是诗人,作曲也常在烟柳巷中。诗人常不遇,满腹牢骚无处安放,词曲一和,暂忘琐事。此举也是销志,无怪乎有人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历史长河滚滚,到了今天,歌曲不在是文人骚客的代名词,歌曲朗朗上口,词也多半是情爱,仍记得高中一个老师总说我们听一些“靡靡之音”(笑),消磨志气,那个老师是一个挺可爱的人,年纪稍大,他说的话我同意一部分。
我一直认为,唱歌是一个释放情绪的过程,而听歌是一个调起情绪的过程,词也好,曲也好,我认为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我是不会吝啬于一个赞的,虽然我五音不全,唱歌难听(笑),但听歌已成为一个习惯了,最近常失眠,听的歌比以前多多了,心里总一些想法,关于音乐的。
1.画面感
有些词,寥寥几句,就能勾勒出一个令人动容的画面,不得不佩服写词人的厉害。品歌是一个需要认真的事,我常在没人打扰时听歌,也常能想象出其中的画面,可能因为我是个感性的人吧(笑)。说到华语歌词营造意境的,我最佩服的林夕,双木加夕不是梦么。林夕的《约定》,开篇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离别场景,尤其是那句“剪影的你轮廓太好看,凝住眼泪才敢细看”真的是太能打动人了,这大抵是一个夜晚离别的场景,两人约定今日见面,相聚时间短暂,夜晚昏黄的灯光下,相拥告别,佳人远去,背影绰约,林夕不写离别人的伤与悲,只一句“凝住眼泪才敢细看”,就道尽所有复杂的情绪。
科技的发达,让舞台技术也突飞猛进,歌手在演唱时,有时候也能借助舞台来表现意境画面,昨晚听莫文蔚的《大鱼》,那一条在舞台中央遨游的大鱼让我印象深刻,它四处遨游,仿佛置身大海,独自一鱼,游往深处
2.作曲
点开一首歌,首先听见的不是歌词,而是歌的曲,有的曲,开门见山,有的意韵悠扬,有的干脆可以当做纯音乐来听。
这里我想说一下我们的领国——日本,我不是想说二次元,也不是想说《恋爱循环》(滑稽),中日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那时候,许多日本曲,填了中文词,或者改编成了中文歌。譬如蒋大为老师的《北国之春》,这是一首很老很老的歌,这首歌的原版是日文歌《北国の春》
中文版的歌词十分简洁,都是短句,加上蒋大为老师那纯净的嗓音,十分能打动人。出乎我意料的是这首歌歌词歌名基本都是直译,于是我出听了日文版的歌曲,因为不懂日语,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曲上,加上千昌夫的声音真的也十分有感染力,我仿佛看到寒冬腊月,在外的游子,围着火炉,望着远方的冰雪渐融,看到母亲寄来的小小包裹,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父亲的谆谆教导,不禁轻轻唱起了这首歌。
日曲不光对大陆有了经典的贡献,对港台也有很经典的影响,仍记得歌神张学友的一首《李香兰》,很多人可能对这首歌没有印象,不过大家应该看过星爷的《国产凌凌漆》,星爷可是在里面深情弹唱了一首《李香兰》
(据说有星爷原版声音的)
李香兰是一个人名,准确来说是一个日本人名,借用一下别人的科普,如下
我不好对那段时光有什么评论。所以让它且过。
可能有的小伙伴对粤语不太感冒,但是这首经典的歌曲也有被改编成国语版,名字变了,叫《秋意浓》(沙宝亮在《歌手》唱过,还有个外国帅哥迪玛希也唱过),
而作了这首改编成三个版本的曲的是玉置浩二,(现在应该挺老了)当然,玉置浩二也唱过这首歌
(不小心截成表情包了)
不过视频中的玉置浩二真的唱的非常投入,也十分有感染力。
说了这么多,也只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一首好的曲子真的很有感染力,这三首歌我都十分喜欢,它之所有被改编了两次,不正是因为曲子经典吗?音乐这种东西,它是没有国界的,它描述的感情,透过音符,在耳朵之间,悠悠传递,引起一声声叹息。
未完待续。。。
(还有两点,不过我真的要复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