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与你(读《摩挲大地》)

                                 

《摩挲大地》封面

                                  一

        我是在回家的路上翻开这本书的。邻座阿姨睡得东倒西歪,窗外的景色在阳光下有些耀眼。我打开音乐,是很宁静的《空山鸟语》,曲子的意境是引百鸟来朝,十分空灵恬静。悠悠的琴曲隔绝了行路的嘈杂。车里空调很凉快,赶走了夏日的炎热。

        这本书装帧得很棒。封面黑色书皮,白色横楷“摩挲大地”居于三分之二左中央。右边余下部分中央为烫金云纹半圆,红底黑字余秋雨偏左,偏右一条红线穿过云纹半圆。总之,是一本看起来分外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书。

        余秋雨此人,我并不了解。现在依然不了解,因为这本书上没有他的相关介绍。文学史老师讲过,可惜忘记了。我一直对古代文学比较感兴趣,于是任性地由着自己,除却鲁迅,将近现代文学其他大家活生生过滤了。我想,我该错过了许多好作品。不过庆幸,我今天拿到了这本《摩挲大地》,即使最初喜欢它的缘由不过是它精美的装帧。

        如今看来,这样随意的阅读场所,这样奇葩的初衷,有些不合这本书的重量。

        第一篇文章就是《道士塔》。这是一篇课文,我都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学过的了。再读它,内心依旧生发难以言语的悲凉感。对那段历史深切的无力感;对流失的古物的悲哀。字里行间,我为作者的悲愤、悲痛、悲哀所感染,泪水溢出眼眶,迷蒙了我的视线。我并没有想象什么,只有深重无力感,随作者的一字一句镌刻在我的心头。

        我未曾亲临莫高窟,脑海里对它的印象不过是春晚上的舞蹈《飞天》和历史书上几幅我并不太能欣赏的图片。但读过《道士塔》,我依然能感受到同余秋雨一样的悲愤、悲痛与悲哀。架起情感桥梁的,是一条消失的老街。

        对时间我向来是模糊的。往前推算,那时候我大概在读小学三四年级,那就是大约十三年前,刚刚二十世纪之初。家乡发展起来了,小小的我看着那些老房子被围起来,围在于我而言很高很高的墙里。当墙被拆掉,出现的是四五层的钢筋水泥住宅,亮丽光鲜。大人们很高兴,村里人为买下一套房而自豪。但是我并不开心,因为我失去了一项趣味。

        我喜欢老街,青石板路被风霜雨雪雕刻出时光的痕迹,坑坑洼洼,圆润光滑。我一直想脱下鞋子在上面踩两脚,可惜大庭广众之下,小小的我也会不好意思干这种肆意妄为的事情。我想象,夏天踩在这青石板应该是很凉很凉的。两旁是木结构的房子,上下两层。下层的门很有意思,一扇一扇的,年轮依稀,木材原本的粗糙质感在主人日复一日的搬弄下光滑起来。门槛、地面、墙面用石灰敷起,时日一久,就会坑坑洼洼。墙内部是由竹子、泥组合而成,这是我从失修的某些老屋子看出来的。镂空花窗遮蔽了我向内窥视的视线。花窗有圆的,椭圆的正圆的半圆的;有方的,六边形的正方形的菱形。花式有疏有密,有繁有简。我最爱看屋檐的式样。有的雕着瞪着眼的小鸟,有的雕着诸如虎豹之类的张牙舞爪的兽,有的雕成莲花怒放的样子,有的雕成小瓶子……虽然并没有实物那样精致多彩,却能呈现出一种古朴美。

        老街里面的人,大都使用着简陋的木桌木椅木筷粗碗,桌子对面供奉着神位,木质的板子上放着土陶香炉,插着燃烧剩下的香棍儿,墙上贴着的红纸上写着祖宗的名字。普通人家门板取下两三扇,若是生意人家就是全取下来。许多老人家舍不得用电,桌上会有一盏油灯,电视里经常出现的有玻璃罩的那种。非赶集的日子,可以看见一些四五十岁的住户用竹篾编农用器具和家常用具,诸如竹箩筐、高粱扫帚、竹筛子、竹凳……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剪发爷爷,操着在我看来最古老的剃刀,一盆清水,一张看起来老旧的帕子,迎来送走一位位上了年纪的顾客。

        当时的我喜欢走这条老街,一路左看看右瞧瞧,幽幽地荡过去,每次都能看出许多趣味来。新楼的崛起,剥夺了我这项趣味。

        许多年后,县里以石牌坊为中心耗资修了个旅游区,建造了许多有点古韵的建筑。没有时光的雕刻,这样的新街显得有些滑稽而粗制滥造。很快地各种色彩绚烂的广告标牌将那一点古韵消磨得一点也不剩。20世纪初为商业而推倒的老街,在这样的为商业的再造中显得分外可笑。新旧的交替是一种看不见的血腥战争。一场拼杀过后,被破坏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回到最初的美好,再怎么努力也药石罔效。

        现今的我来回忆那条老街所生的无力感,想必是能与余秋雨面对古物流失的无力感相呼应吧!历史洪流下的我们,何其渺小;时间罅隙下的我们,何其卑微。

                                      二

        阅读《道士塔》《莫高窟》之时,我为自身之弱小无力而悲哀落泪;阅读之后篇目之后,我便心生向往,想要好好走一遭祖国的万里河山,抚摸这片大地的过去,去发掘未曾为人所践踏的美好所在。

        还记得小时候我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因为有本书叫做《八十天环游世界》,于是我觉得环游世界是很简单的事情,八十天就可以搞定。看了《海底两万里》,觉得应该再到海底去游玩一下,看看这神奇的世界究竟有多神奇。看了《十万个为什么》,被美丽神秘的宇宙迷惑了去,甚至想去宇宙亲眼看看那些奇观,还好年幼的我能分辨宇宙旅行的不靠谱性,及时打住,但偶尔也会幻想一把,特别是看到相关动画电视作品的时候。到如今,我的梦想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走遍中国。很明显,我的梦想严重缩水了。不过这并不妨害我的初衷:走出家门见见世面。

        有很多东西,要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亲手摸到,才会有感受,才能生出体悟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别人身上是否适用我并不清楚,在我身上是相当妥当的。没见过猪跑,确实不能切实知道猪跑是什么样子的。单凭想象的话会遗漏许多细节,而这些被遗漏的细节,也许将会是一生的财富。

        但是旅游这个东西,是需要强大的经济能力来支撑的,我现在着实困顿。再者,旅游景点的人山人海也是使人烦闷的。人多就罢了,面目全非的旅游景点更是使人心灰意冷、泪流满面。此类暂且不论,说多了都是泪水。

        我喜欢一个人去旅行。一个人去旅行会感到孤独,这样的心境来触摸外界是很有意思的。

        躺在青草黄花之上,竹影之下,清风穿林而过,斑驳日影洒落在林间,跌倒在我的眼里。闭上双眼,鸟鸣喳喳,竹叶沙沙。放空脑袋,享受着阳光在身上游走的暖意,自在而惬意。如果到此为止,就是很完美的。时间分分秒秒过去,耳边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仿佛有脚步声往这边而来。猛地睁开眼,侧过耳朵努力捕捉,什么声响也没有。心中犹疑便起身坐着等着,没有任何身影从小路那头而来。这里太宁静,总有一种山雨欲来的意味,待得越久,就越是不安。感官越来越敏感,不自觉注意细微的声响,传达到脑海里,却仿佛晴天霹雳般使我受惊不已。我想,我该离开这里了。

        难怪隐居的人们,无论是自己动手盖所房子,还是住在山洞里,总会养点东西,因为会孤独。梅妻鹤子,若是没有了梅与鹤,林君复还能在深山老林里过得如此优哉游哉吗?那种随波逐流、随风游走的孤独感,恐怕会将他啃噬殆尽,让他陷入绝望的深渊吧!

        一个人山林之中久了,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某个拐弯处,会出现一个恶人,或者是一只恶兽。我们的大脑会调动那根觉察危机的神经,杯弓蛇影、草木皆兵。一个人在山林之中久了,会察觉到自己的渺小,无所谓存在,无所谓价值。自己的活着,仿佛没有任何意义。一个人在山林中久了,满眼的绿色,满眼的荒芜。世界那么安静,静得自己的呼吸声都那么地清晰。这呼吸,更容易让自己清晰地觉得这是一个人,这个人在思考,是和草木不同的,但是这个特别的存在,这里只有一个,形单影只,无所依靠,从而衍生出巨大的孤独感和戒备之意。

        如果我身边带有一只小狗,我想不会那么不安。这只小狗与我很亲昵,它会趴在我的身边,陪我一起享受阳光。如果有生人靠近,它会保护我。它会用它的黑漆漆的眼睛看着我,那是一种善意和信任。虽然它只是一只小狗,但是有它与我共呼吸,我会感到安全。这大约就是会动的生灵所能带来的好处,它们给人的感觉更像活着,跟我们一样的活着的方式。

        独处在山林之中,会唤起我身体里最初的本能。对自己的保护,对周围的戒备。这种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犹如惊弓之鸟,竖起耳朵,机警而敏感的感知周围。就算我明知道这是多余的担心,内心的不安总是难以消除,到最后总会把自己弄得啼笑皆非。

        一个人在山林之中,这是比较纯粹的环境。现在这个年头,能一个人在山林之中的机会并不多。很多时候我们的旅行,总是伴随着无数的过客。我们自己,也是别人无数个过客之一。

        比起在山林之中,在人群之中,会更有安全感一些。但是更大的孤独感却会随之而来。我可以蹲下抚摸一朵野花,边走边抚摸过一棵棵大树,草木无感,不懂得拒绝我的接触。但是我不可以随意拍一个人的肩头,如果我做了,大多会收到一个相当敌意的眼神。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古人如是说。

        每次出门,我会好好地收拾包裹,考虑万千。万一钱丢了怎么办?万一迷路了怎么办?……零零碎碎,一件件地想好,一件件有备案。曾经在杂志上读到有人去向旅途上的人家借宿,主人家十分慷慨的给予接待,主客双方其乐融融。这种时候,我总会觉得自己遇人不淑。别说借宿了,就是借厕所,也没有人甘愿的。这种时候就会生出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来。我知道他人没有帮助陌生人的义务,但是总会觉得,人与人之间,太过凉薄。

        我想找到一种美好,这种美好在许多地方已经消失。我想看一看,人类最初努力在这荒芜世界开拓出一片生存空间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所有的那种温情。

        我期待未来的发现之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1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5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2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8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0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49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56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5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9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44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0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一群人遇到另一群人,送走了一个人。 西湖夜景留下了两群人,都是永恒。 ❤️ 第一次来杭州,第一次西湖,第一次...
    人生密语阅读 565评论 1 3
  • 也许是思维惯性在作怪吧,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总喜欢问为什么,似乎非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我们才会行动。小时候,老师...
    心眸阅读 443评论 0 0
  • 我今年大一,刚刚逃离了高三,可能是自己依然年少无知,以至于会有不种得到了解放的幼稚思想。 高三,美好而又冲满挑...
    Myall追梦人阅读 324评论 0 1
  • 献给高三的你们,以及曾经高三的我们 周末冷冷的清晨,家住教师楼的我在朗朗的读书声中醒来。突然没有了睡意,原来高考又...
    沐猫阅读 1,538评论 4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