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习惯并非天生
大学之前,那个时候并没有读书的习惯,或者是一个投机分子,只读与成绩相关的书籍,我把那个时候的自己,定义为未开化阶段。对人生、生活、世界等的认知体系非常的不健全。
真正开始读书,准确来说是课外书,是读研期间,开始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有迫切想要提升的动力。再到工作以后,也许有了大城市生活的压力,提升进步的动力更为显著,书中是有答案的,所以一直保持下来了这个习惯。
涉猎的领域
目前主要涉及的领域,我认为是比较聚焦的,虽然涉及到经济理财、文学历史、哲学、个人成长和教育学习相关领域,但这些都是我为了围绕“自我成长”这一主题而进行的。
读书带给我的变化
1、提升自己,丰富知识体系。
无论哪一本书,都能够带来知识的拓展,丰富知识体系,这是毋庸置疑的。
2、坚定自己,修正价值观。
以前多少、甚至经常会因为某些老大难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等困扰,在价值观上摇摆不定。
在遇到一些跟自身价值观不符的人和事时,不确定是该遵循自我、还是要改变自己向现实妥协?
直到接触到王阳明的心学,了解到知行合一,知是良知,内定变的越来越坚定,知道自己要守护什么、要唾弃哪些。在对事物的选择上更加的果断和坚定。进而不断的修正和坚定自己的价值观。
3、改变自己,拓展思维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也一样,只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足够了解自己,不够了解就很难针对性改变和进步。
比如,以前的我坚信“1万小时定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敢轻易涉及新领域,但自从接触到很多牛人、比如查理芒格,和很多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比如系统化思维等,便逐渐打破了固有的思维,并通过训练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可以快速的掌握一些新的知识领域。
同时,因为这个过程中受益过后,思想会变得越发开放,愿意并且可以很好的接触和理解新的事物,这让我感到很充实。
4、塑造自己,提升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的背后,其实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本质是系统化思维。系统化思维令我受益终生。
经常与朋友、同事、客户沟通的时候,可以很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在处理亲密关系、人际关系时,可以很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表达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清晰的表达,不但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剖析和理解,还能够提升对对方行为或者表达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同理心、增加换位思考的能力。
这种能力虽然不能保证避免冲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不同带来的摩擦效应是难以绝对避免的,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自己和对方的消耗,增加交流沟通的效率和正面影响。
5、学会判断,保持独立思考。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在面对任何问题、事物时,就学会了独立判断,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是通过后天刻意练习得来的,所以极其宝贵。
很多人终其一生无法摆脱别人的眼光、身边人的影响,就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辩证分析、学会独立判断,我们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当我们对自己的选择足够坚定时,就不会纠结、彷徨、后悔、惋惜,就会像黄亦枚一样坚定向前,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打击,生命力只会越来约顽强。
6、勇于创新,打破传统观念
环境不同、时代不同,一切都在变化,过去的传统观念不一定符合现在。
纵然我时很崇尚古人的智慧,尤其专门研究哲学的圣贤们,就像苏格拉底、王阳明,他们可以带给我们人类最精华的智慧,但我们仍然可以站在先人的肩膀上,结合我们现在的具体环境去创新。
基于我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我们的实践,每个人都可以形成自己的思想,就像王阳明讲"人人皆可圣贤"。
7、成为自己,追寻真实的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化的环境,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处于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就像《自卑与超越》之中提到的,人们与生俱来会有一种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一方面可以促进我们不断提升尽可能去摆脱这种感受,另一方面也会让我们或多或少将自己伪装起来、以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护自己。
通过读书,我首先可以了解到人类与生俱来的各种弱点,然后有意识的通过刻意练习去克服,不断的追寻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足够真实,就不再惧怕,甚至可以无所畏惧。当我们处于无所畏惧的状态,内心就更加强大,更勇于追寻真实的自己。
当越发真实,我们就会离幸福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