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四,年味依然弥漫在热闹的人群中,不过很多人都开始返岗上班,生活又开始忙碌了起来。简书也在我发文之后,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在简书上日更100天了。
日更100天!我没有惊呼,只有一些小小的感动,感动自己还好没放弃。我查看了一下我的日更数据,从10月28日开始到今天2月8日,时间不多不少,正好100天,三个多月的时间,我写下了138篇文章,共计11.5万字,2200+个喜欢,没有使用一张复活卡!算起来平均每天更文1.38篇,平均每篇更文800+字,平均每天更文1000+字。
初识日更
记得第一次发现日更,是在看简友文章的时候,发现他的名字边上有个“日更达人”的标签,一个红色小圆圈,一支笔,我想应该是笔耕不辍的寓意吧!它跟公众号的“原创”标签差不多,都需要一定时间的持续输出,才可以获得。
于是,我找到了简书的“日更挑战”,没想到相比公众号模糊的标准,简书的标准要求一目了然:
1、当日 0:00 - 23:00,发布一篇新的公开文章(以文章页面显示日期为准) 2、字数大于100 3、第二天凌晨,系统会检查前一天是否日更,并告知结果。 4、如果日更失败,则日更天数归零。
每天100+输出的门槛,还是相对较低的,主要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不过自己还是要有自己的要求,日更至少要言之有物,尽量少一点碎碎念,不要写无意义的流水账。
我是一名理科生,虽然,对文字钟爱有加,可是自己文采有限,视野不够开阔,词句不够精彩,我也一直认同:好文章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不可能每日精品。
我想:既然我不会写,不太擅长写,何不借日更挑战这个绝佳的机会来练笔,看看自己的行动力呢?“除开特定的天赋,大量的刻意练习,一定会让自己有所提高,量变终将发生质变”。
日更大事记
于是,从10月28日,我开始了我的日更计划,说实话,虽然,在心里默默地期望自己可以坚持21天,那时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能坚持多久?
都说万事开头难,久疏文字,下笔踟躇,有时甚至感觉自己的词句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初的几天日更有些步履维艰!
还好,几位写简书的前辈老师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我每写一篇简书后,都会给我点赞、评论,他们的包容和鼓励,成为了我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我开始慢慢记录互加课堂,写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写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写自己的助学心得,写我对互联网事物的一些思考,写我的生活感悟。
2018年12月7日,我写了一篇《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阅读量?》的简书,这篇简书发出后,就被丝丝老师看到了,丝丝老师加了我的微信,给了我很大的肯定和鼓励,并把我拉入了一个写作群,这篇简书也被推荐上了互加的日更计划,阅读量、点赞量、评论数都相当可观。
2018年12月12日,我发布了一篇《时代感召青年,改变正在发生》的简书。那是陈嘉谊老师在北京刚刚参加完“2018年全国互联网企业团建工作推进活动”,然后给我们做了《时代造就青年,青年成就时代》的主题分享后,写下的一篇简书,这篇简书写了两天的时间,共计2000+字,是我第一次严格意义上完整的文章,其中陈嘉谊老师写简书的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优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里面饱含着付出与汗水。这篇简书最后也被收录在《互加公益作者区》的简书专题里。
2018年12月22日,互加计划在上海举行主题为《万师互教,众师成长》的2019年互加计划网络公益课程发布会。在全程观看这次发布会后,我写下了《你还在迟疑吗?有人已经展翅高飞了!》和《关于“极简教育技术”的一些思考》两篇简书。最后,这两篇简书都被收录在《万师互教 众师成长》的简书专题里,我也获得了“百位入选专题作者”。
2018年12月31日,当我写完《走过2018,我的九张最温暖画面》已经凌晨零点以后了,可是一经发布,竟然被吴虹校长点赞、评论,并被吴虹校长拉入“2018优秀青椒作者群”,和全国优秀的青椒们一同交流。这篇简书的部分内容也被展示互加计划公众号的文章里。
2019年1月9日,我写的关于阿福童财商课程的总结《阿福童财商助力乡村教育》被推荐上佰特公学公众号展示。
2019年1月12日,我参加了“羽西X简书关于儿时的年味”的征文活动,我写的《儿时的年味|攒在心底的记忆》获得了来自许多陌生人的关注和点赞!
2019年1月17日,耗时多日,根据秋学期的互加网络课程参与情况,我写下了《配齐短缺课程,见证村小奇迹》的简书,这篇简书被多个简书专题收录,更是受到了佰特教育王胜老师的赞赏,还受到了互加计划的大力推荐,也让我更加体会到了进行互加教育研究的魅力所在。
日更期间,安妮老师还专门建了一个日更达人的微信群,我们的日更也从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大家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升。
日更体验
我一直都说:如果把我所有的简书比作一张饼的话,那么,互加计划就是这张饼的起源!
回顾100天的日更历程,我觉得,我是幸运的,互加计划的同伴们给了我很多的包容和鼓励。
我记得小蜜蜂老师写过一篇《日更,没那么重要,不要太在意》的简书,他说:日更,它的意义所在,就是督促自己养成这样的一个习惯,以输出来倒逼输入,在一次次的整合梳理所看到、思考的零碎信息。
我非常赞同小蜜蜂老师的观点。坚持形成习惯,习惯形成自然,让自己的思考始终在线。
写到后来,日更多少天,已然不太重要,当我们回看来时走过的这一路,会轻轻感叹:其实,坚持并非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开始,原来我也可以……
推荐阅读
《深度思维》读书体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