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外最近很流行的电子音乐节的“恐怖”特效,有一点想说的:
首先,恐怖,诡异,是心理状态,它想带来的就是这样的心理效果,这样人们可以沉浸其中,而忘记生活中的压力和破事。它是一种发泄欲望的表达,之前看真人扭来扭去也是,本质都一样,和所有的欲望都一样!都是娱乐,娱乐至上。
娱乐,保持合理的量即可。
这样新潮的方式,是未来年轻人消费的一种方式。沉浸式体验未来一定会更大面积的铺量,井喷还需要一些时间,还在检验中。但是不得不说,效果很好。
比如,剧本杀,密室逃脱,元宇宙等等。
这次淄博的事件,害,有必要跑那么大老远去消费吗? 跟风的心态(人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个土地上,那么多网红店的出现的福利还在延续~ 想做爆品的人还有很多机会,只要是落地,接地气的,就一定会火爆。烧烤,我也是没有想到会在淄博火起来!!!东三省是要翻身了吗?具体我没考察过,但是知道东北人这几年苦不堪言,压力很大,有一部分去了云南西双版纳,这不就是古代的迁徙吗?去寻找新的栖息地。
好的,我们再回到电子节上,我很想研究这种心理的背后的原理。
其实前好几年,电子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也是狠狠喜欢的,后来很久没听了,去探索疗愈方面了。如今,回看这些音乐,当时是被控制,控制心智和情绪(这个我有专门反思过 传统仙乐和西方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乐的区别 有时间写吧),我现在听就是享受,是凌空这个之上的,所以我能来反思最近流行的趋势。
再来看,年轻人去上香的趋势。“相辅相成”。精神消费时代引领年轻人。因为物质已经差不多满足了。老大也看到了这个趋势,但是怎么满足精神消费呢?值得我们去思考🤔
再来看看电子烟被管控的事情。早在17年,我在马来西亚旅游,看到一个人抽电子烟,云里雾里,我还以为他身上着火了,想去救他(哈哈哈)。那个时候,电子烟就已经早在市场里了,国内抽的寥寥无几哈,有宣传但是买的不好。但是shanghai,很多公司员工都抽电子了,因为香烟味道大,有火。但是其他地方,还是香烟多。
再来看看,咱们土地上的音乐节,看三个事件:一、淄博烧烤音乐节,音乐:海阔天空。二、上海某地铁站,音乐:一起跳舞吧。三、迷笛音乐节。音乐:金属摇滚。丧尸一样的,战国,风暴中心。
再来看看。所以,这次疫情带来了什么呢?
压抑的心?(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压抑,我本身就很喜欢宅。)人类的豪放、欲望、运动的精力总的来说确实被压抑了。
插一句话:欲望是个好东西。前几年江浙一代玩摇滚的现在还不是乖乖去国企上班了。
最后,年轻人的消费很fancy,那中老年人的消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