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14组的小伙伴们从美丽的丹顶鹤老师——朱娟的“干了这锅清醒的鸡汤”开始头脑风暴,开启了第四次思维的碰撞。以课程开发为目标的14组小伙伴共读了《深度学习》之后,付诸行动,探讨课程开发怎样落地生根。
袁欣老师——证据链条的学习模式,给出了统整的框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学生的兴趣点教师提出主题——根据主题学生提出想要探究的子主题,最终利用综合任务,再将各个子主题进行整合回归主题,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小钉子的儿童哲学目标式学习,分析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儿童哲学的三个领域,可以从自然生命、社会生命以及精神生命这3个角度来设计教学。文霞老师的生命教学——认识生命,唤醒生命——她从为什么开展这门课程,到如何制定课程学习目标,以及后期的课程实施、实施途径、时间安排、责任落实等方面,进行了周全的计划。罗祎老师设计“消毒剂”学习有用的化学。莉莉老师给出了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支架。
楠楠老师做了总结:提出了不要把统整课程做成学科拼盘,在一个主题下的名学科相互关联的课程体系的学习。她从课程目称,成果导向,问题驱动,学习支架四个角度个没了指导。我对统整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其实从布置任务之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设计我的课程,组长说,每个人拿出一到三个创意点,就在即将放弃的时候奔出了一个主题《我们的食物》,构思了一下,随即和组长通了电话,得到鼓励动笔做了简单的设计,赶在晚上制作了PPT,并交流了设计的思路。和小伙伴们有目标,有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实施过程的设计相比,我仅仅是一个很不成熟想法,然而伙伴们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与小伙伴相遇,有你们的陪伴,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想我一定会走的更远。
回顾这一个多月,从不在群里发心情,发行程,类似僵尸的我更想和伙伴们交流。写些什么,除非逼迫,我是不会动笔的,偶尔有想法写一两句,思考再三也会删除或撤回,现在没听完一节课,我都有想法,想写一些,虽然语无伦次,调理不清,但我愿意表达。
跟着团队,忙碌但充实,内心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变化,放下自我,丢掉内耗,汲取营养。教师生涯规划从来没有这样快的速度完成过,我知道SWOT 分析法,我知道我要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就在今天,灵感再现,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我要去尝试改变课堂,打破常规教法,设计问题,驱动教学。因为长假的线上学习效果几乎为零,上学期积累的一点知识和训练的一点儿思维几乎丢的一干二净。现在的课堂激不起一片浪花,不尝试注定低效率,尝试有可能成功。以前有灵感也会一闪而过,现在我要尝试,因为有了N 4,有了14组,我就有了后盾,有问题可以找伙伴们支招,我不再是一个人。所以我又要劳烦小伙伴们了。
期待下一次的碰撞,期待14组的课程开发的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