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是聊关于阅读的,也是为了给自己的文章打上原创标。
『高考,是我知识水平的巅峰时刻。』常听别人这样调侃自我。
今天我想问,毕业之后,桌上打开的那本书,你是否再也没有读完过?
前段时间想挑战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整整三卷,1200多页的大部头。对于完全不了解的军事领域,看第一卷时还能勉强维持兴趣,看到第二卷便浑浑噩噩当成了睡前读物,再后来,就再也没打开过。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始抱着单词书下定决心要背下去,过了很久,仍然停留在背A开头。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始对一本书抱有高度的期待,结果却只是在徒劳无益的挣扎,最后甚至还是崭新地书就被尘封在书柜中。
很自然的,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一开始想读这本书就是个错误。更甚者开始自我怀疑是否再也没有阅读书本的能力。
事实上,是我们真的没有阅读书本的能力了吗?
01
你的阅读目的是什么
阅读有三类,一为消遣,二为获得资讯,三为求得理解。
为获得消遣而读,不用动脑子,只为打发时间。在地铁上,公交上,马路上,现如今低头族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消遣类阅读(网络小说等)在通勤中占比最高。
说到网络文学,中国的网络文学在近年来越发呈井喷式发展。11月8日,阅文集团在香港上市,上市当天市值就突破900亿,成为近10年来香港股市最赚钱的新股。但娱乐消遣类的阅读不存在阅读壁垒,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对象。
为获得资讯而读,是我们平时在阅读现代媒体资讯,报纸,书籍杂志等,凭我们已有的认知,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的。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理解力,因为在开始阅读之前,我们的理解力就已经与“他们”完全相当了。同样的理由,获得资讯类阅读也不是今天讨论的对象。
为增进理解力而读,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那么,作者想表达的东西会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阅读这类书籍时往往需要克服认知上的不足,从而导致打开书籍却因为种种困难读不下去。增进理解力的阅读往往就是那些我们想持续学习却始终看不完的书。
02
所选择的书籍,难度过高的坑
适宜的难度既能增进理解力又不至于使人恐惧,而过度的难度只会使人恐惧,望而却步。
阅读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的沟通,只有一开始时就存在不相等的理解程度才能达到增进理解力,提高自我的目的。难度有一点,跳一跳能够够得着才是最理想的状态。若作者与读者之间差距太大,难免鸡同鸭讲,甚至会起反效果。
所以,若是你选择的书籍难度高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太多,那么请果断扔开它,重新选择对你来说适宜难度的书籍。不要气馁或者自我怀疑,只要持续做增进理解力的阅读,终有一天可以进步到读到你今天扔开的这本书。
03
遇到困难就停止阅读的坑
有的时候,即使是难度适宜的书籍,在读书过程中也会遇见各种问题从而导致停下来,次数多了,每每拿起书,却再无心思看下去。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我们被教导说,碰到生词就去查字典。我们被教导说,读到一些不明白的隐喻或论说就去查相关资料。但如果在阅读的最开始就做这些事,却只会阻碍我们阅读,而不是帮助。
譬如,以前读全英文书籍,遇到不会的单词就去查字典几乎是我的惯性思维。每页密密麻麻记载着不认识的单词意思,但每本只查了前几页,就看不下去了,最后根本不知道通篇在讲什么。
我真正意义上读完一本全英文的书是:选择一本单词量略高过我本身的全英文书《Death on the nile》。强制规定两页才能查一个单词,若遇到不懂的词就联系上下文猜测。遇到极重要的出现频率非常高,但我却不认识的关键词才会耗费两页查一个词的机会。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一本500页的纯英文书籍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有难度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考。这是粗浅阅读很重要却经常被忽略的阅读规则。
我看到这个规则时犹如醍醐灌顶,长久以来因为始终啃不下大部头的抑郁一散而空。
其实这个道理我们很小就懂,在做试卷时,总是先做看到题目很快就知道怎么做的题,那些思考半天却无头绪的题常常会被在第一遍时跳过。到最后做完整张试卷再去攻克这些难题。
所以,请不要遇到困难就停止读手上的这本书。按照粗浅阅读的规则,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为一些没法立即了解的东西而停顿。继续读下去,略过那些不懂的地方,很快你会读到你看得懂的地方。如果你让自己被困住了,如果你容许自己被某个顽固的段落绑住了,你就是被打败了。
04
阅读速度的坑
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晒一年看完1000本书,下面一片崇拜之声。量达到了,阅读质量又如何呢?
而有的人在读一本书时细嚼慢咽,往往陷入一种虽然我读得慢,但是我有质量的臆想之中。实际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读书没做计划,一本书翻来覆去几个月仍无进度。
就如《如何阅读一本书》说的,『更好地秘方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那么你呢?你踩过哪些坑?
快发消息告诉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