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恰逢期末,每天的复习任务安排的满满当当。今天也不例外。很不意外地从上午八九点开始一直坐在图书馆背书,到了中午就去吃了午饭,到了下午一点又继续回图书馆坐着背书。
是不是觉得很认真?
但是我绝对不会告诉你最后的一两个小时我是如何地坐立不安,如何地说服自己坐在凳子上继续背书。
这时候其实自虐已经开始了。
2
最近在追韩大爷推荐的《圆桌派》,一档很不错的节目,针对事件的观点也是很不一样,有冲撞性,刺激且搞笑。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的这集里面窦文涛老师讲的一段话我印象深刻,或者说很有共鸣。
他是这样说的。
“当时甚至人有一种抽离感……到了自虐的程度。”
他在高考的那三天强迫自己不吃饭,即使是妈妈准备的很少有的蛋炒饭;考完了,等分数的那段时间,他依旧不放过自己,让弟弟狠狠地打他,直到打得他鼻青脸肿他才满意……
他就是觉得如果不受一点苦,高考可能就不会发挥得那么好;如果不挨揍,高考分数可能就达不到他当时填的武汉大学的录取分数。
他还说他的父亲也隐隐约约地有这么的一点心理。
在面对对自己至关重要的挑战之前,如果自己过得太舒服,那么最后结果肯定不会好。
3
好吧,这神奇的心理也正在折磨着我。
我曾经一度觉得这只是完美主义者的标配而已。
各种大考小考之前,强迫自己考前一整天一整天地复习,不能有任何娱乐活动,否则考试考得都不安心;
每次跑步前,规定自己今天必须跑满40分钟,那么即使再累,哪怕已经是39分了,那也必须要等那个数字变成40才愿意停下脚步;
想减肥,规定自己要减到50,那就开始低脂低碳水,一旦自己忍不住碰了,就会在内心把自己骂上千百遍;
原来每一个完美主义者都是一个有着微微自虐倾向的人。
4
就如我今天在图书馆的复习一样,其实我下午很早的一些时候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坐不住了,心也开始飘了,但是却还是一个劲地说服自己,这是今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这几张试卷今天不炒过3遍就不能踏出图书馆半步。
没错,我就是这样“强迫”自己一定要完成这个数字,就为了那个"3",心里的煎熬还是受的不小。
犹记得当时自己高考的时候,我为了不在高考的时候突患感冒,我就强迫自己在高考前的一周吹风扇,开了一晚上的风扇,愣是对着自己吹。
我当时就是单纯地想着只要我在高考前得过一次感冒了,那么高考的那三天我就不用担心自己因为感冒影响了自己的考试发挥。
或许老天就在我考试那几天看在我那么辛苦,前几天为了考试做出如此“虔诚”的行为而感动了,就会让我考试顺顺利利了。
感觉节目里窦文涛老师说的很形象,一种抽离感,到了一种自虐的地步。
5
这样的自虐行为对于我甚至是有着相似行为的这个小群体来说可能还会持续很久,甚至是一辈子。
因为就像是我看了这期节目,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这种行为可能带给自己的“伤害”,但是我不能保证自己看了就一定会改,因为这已经渐渐地变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
每当有一些重大的事情发生之前的几天,几周甚至是几个月,我都会提前束缚自己,让自己的神经很早就开始紧绷。
或许会问这样累吗?
累啊,当然会累啊!
但是当看到最终结果往往都如自己所愿的时候,当初受过的那种累早已抛至九霄云外。
这或许就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吧。
细细想想,身边或者远处那些很牛的人一定或多或少有点完美主义,或者说有些自虐,因为“自虐”成就了他们的成就。
想到这个,我就放心了。
明天就继续自己的自虐式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