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秋天了,体感已变得凉爽,夜间的话还会有一点冷。成年后的世界尤其是过三十岁以后,好像回忆就开始变得多了起来,很多时候总是在回想,回望过去和过去的过去甚至于是已经忘掉的过去。
我已经很少回北京了,但是最近因为工作的关系,来往的比较频繁。如果曾在这里生活过,就会知道北京确实是座醉人的城市。即便是许久未涉足其中,但只要踏入,就会被勾出无限的情绪。明知自己就来一下,几乎是扭头就走,但这些情绪还是会蔓延进心房,就这样,也还是想包容它的扩散。因为那是独属于年轻的时光呀,年轻,谁不爱呢,年轻意味着拥有一切。
那时我才刚毕业,也像现在这般站在北京的车站,也是这样的风,搭载着我对北京的一腔热枕和憧憬。那份工作也寄托了我太多的希望,我觉得这就是我在北京的一个支点,它帮我撬动和北京的生息与共。那群人和事我都还记得清晰,公司的发展也历历在目,这里循环着我的期待和疲惫。有时觉得幸运,有时又烦躁不安,也只有深深的时光和牵绊才会让人有又爱又恨的感觉。
时隔几年,我早已离开北京,在老家结婚生子,工作对我来说只是换了个物理空间,也是再度走了又回,来来回回,与北京藕断丝连,扯不断,理还乱。乱绪之上,往事还是浮现于脑海,想起年少的初心,不满时的愤而离场,最后兜兜转转,在家乡无奈之下又转回了原地,一干又是好几年。
曾经年轻觉得掉入了一个繁华世界,借着它的繁华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怕,也不畏惧,在这里充满了梦想、奇迹和命运的转折。不过,生活是最懂教育的,等到年岁渐长,我才发现,那些传奇甚少是属于一个普通人的,也甚少是属于毫无资源和背景的一个农村女生的。我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强大,我的胆怯、畏惧、逃避都慢慢暴露了出来,北京好像也没那么好了,都容不下一个这么普通的人。我开始觊觎那个不怎么繁荣的家乡和那份和我相关的温暖,意愿强烈到在现实里也回归了那片土地。
回过头一看,才会觉得梦想和现实如此不同,年轻的闯荡和莽撞其实根本不堪一击。
更应情的是,前几日,我读高二的外甥去了一趟上海,去一个厂子里做一份打螺丝的工作。上海的繁华可能比北京更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更是迷人眼球。这用不着说,都是可以想象到的,尽管那些也许还不是最繁华的东西。
他在见识过那些之后,便不再想望着这个朴素的地方了。用他的话说,不只是朴素,是破败。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我们这里已经是很好的新农村了,样貌也是较好的,但终是已经比不上一个少年心里的繁华了。就像曾经这里也可能比不上我心里的繁华一样,但我却不曾意识到。
看着如此熟悉的场景,我不免生出几分伤感,是为自己,为这个少年,他不知道以后的路对一个这么简单的少年来说并不怎么繁华,好好读书才是自己最好的繁华之路,可是他现在不会懂。
出高铁站后,打车十几分钟我就到家了,我的心立马变得踏实起来。我觉得这才是属于我的生活,这也是我真真切切的生活。北京的漂泊如梦一般在此时散去。
我的梦醒了,我外甥的梦才开始,我已可以理解他的向往和憧憬,他见过的世界也是虽也是真实的世界,但到底是不是属于自己的,还是不能够确定的。他的年轻替他遮掩着生活的真相,残酷的现实。他不知道那些唾手可得的繁华和美好其实并不容易,按照正常的,现实世界的规律而言,他大概率也会撞很多很多南墙,变得头破血流之后才会重新看到一些什么,然后重新思考他说过的那些话,重新认识什么样的繁华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