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是无意中闯入我的微信的。二十几年前他曾是我故乡小镇的歌星。我们迷他迷得痴狂。
土著一唱成名,是偶然也是必然。二十几年过去了,还有谁记得这颗“土”星?如果不是一次偶然,他将永远埋在我记忆的角落,蒙着尘埃。
昨天,允同学得知我在母亲家闭关写作,邀我参加健走协会的夜行军,遂欣然前往。我们一路健走,一路聊天。
“土著是何人?”我想允肯定会知道,因为是她把我的微信号告诉他的。
“他呀,曾经是林垟卡拉OK大赛的歌星。”为了证实自己说的没错,允还拉来了大哥作证。大哥也参加过那届比赛。
我心里一惊:“可是夺得冠军,唱《沉默是金》的那位?”
“正是。”
呵,地道的本土歌星!
我的眼前如放电影,往事一幕幕翻涌而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卡拉OK刚刚盛行,林垟举办过唯一一次的卡拉OK大赛,这次活动可谓空前绝后,由镇团委牵头,林垟机械厂、电动工具厂、二轻厂、电扇厂等“四大厂”的青年职工踊跃报名,我的初中生物老师也加入此次擂台。大赛还吸引了阁巷、郑楼、榆垟等邻近乡镇青年参赛。比赛分初赛和决赛。彼时我刚刚读初二,站在少年的尾巴上,一心想挤进青年的队伍,企图以追星形式找到成人世界的认同感。
初赛后,堂姐回来说,有一个小伙唱的真好,简直比刘德华还要好。那时候,我们疯狂迷恋港台歌星,四大天王中尤其迷恋刘德华,说某某人歌唱的好,喜欢用刘德华作比。
一定要去看看此“刘德华”,我把这消息透露给同学,她们早已群情激动,都想一睹“刘德华”的风釆。
决赛那天几乎全镇出动,邻镇隔村的青年都来了,小镇空前热闹。决赛地点设在老电影院,观众凭票入内。身为学生的我们本来没资格入场,天知道我们是怎样混进场内的?翻墙?钻空子?记忆已模糊。当我和同学华、寒、微等一众人站在长条凳上时,偶尔瞥见长凳的另一头是任教的老师,吓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其中一位老师张了张嘴,估计想劝我们回校上课,最终却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哈,理解万岁,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追星?
我们一同望向舞台。
舞台其实很简陋,一对扩音喇叭,一根有线话筒,几张毛笔写就的大字报贴在墙壁上,无非是第一届卡拉OK大奖赛之类的话。但在没见过大世面的乡邻眼中,比如今的春晚大舞台还要豪华。十年耕耘无人闻,一朝登台全镇知。多少有志青年想趁此机会露个脸混个奖项,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抱得佳人归。
我的生物老师拿着有线话筒,非常大牌的立在舞台中央,深情并茂的演唱《弯弯的月亮》。他歪着头,闭着眼,酷酷的形象撩拨着我们这群对帅哥毫无免疫力的少女心,情不自禁地为老师鼓掌。旁边的混混剜了我一眼:“小屁孩,起什么哄!”
等“刘德华”出场时,场面近乎失控,尖叫声,喝彩声,口哨声响成一片,原先还端坐着的前排观众激动得起立,被挡住了视线的观众干脆站到了凳子上,可怜了我们这群发育还未完全的少年,无论怎样踮起脚尖,目光始终穿不透人墙。
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程……
“刘德华”的声音缓缓从舞台中央传出,向四周发散,似轻吟的哀叹,似低低地诉说。影院里刹那寂静,空气中流荡莫名的伤感。仿佛他不是在唱歌,而是在讲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少年围困在情绪的藩篱无法挣脱,随着阅历的加深,看淡荣辱,抹去泪痕,接受现实的结果——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
彼时“刘德华”不到二十,但内心的丰饶早超出了他的年龄,使他的歌曲表达沧桑古朴,似阅历丰富的老者,吐出的每个音符似是人生忠告……
“刘德华”的尾音越来越轻,我们久久迷恋在磁性嗓音塑造的剧情里,舍不得出戏,大有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沉醉。
毫无悬念,“刘德华”以绝对的高分荣摘桂冠。
“刘德华”的歌突然给了我某种启示,原来打动人的不是歌,而是歌曲里的故事。
后来“刘德华”怎样了?
后来啊,后来他不是在你的朋友圈吗?
啊?土著呀?
我忙翻看土著的朋友圈,惋惜地发现,曾经星光璀璨的青年现在卖猪肠粉,上天真会开玩笑,既然赐予过人的才华,为何又让陷于庸常的生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芸芸众生,不都一样?人生缺憾常有,完美者鲜有。命运给你一对会飞的翅膀同时,必然会带走一些其他东西,如此,我们便会在滚滚红尘中苦苦修炼,修炼不足的部分以达内心的丰盈。
某年,“刘德华”结婚了。
某年,“刘德华”开猪肠粉店,此后连锁店一家一家的开。
某年,“刘德华”带着患病的父亲四处求医。
某年,“刘德华”在某个深夜给即将中考的女儿写了一封深情的信。
……
“刘德华”的才华散落在朋友圈的文字里,他把猪肠粉的广告词写得很文艺,把对父亲的感情藏在一段一段的岁月里,把对女儿的爱浓缩在某个人生片段……“刘德华”记录的都是个人的生活琐事,但是拨动的却是你我的心弦。就像他的歌唱,明知道唱的是一段沧桑的心事,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你我的生活。
“来,小心,前面有坑。”允高举着手机电筒,把我拉回现实。光很微弱,但足以照见脚下这方寸之地。正是有了这点微光,行进有了方向,心中有了力量,渡过眼前这片黑暗时光,最终迎来灯火辉煌。正如“刘德华”,用他独特的嗓音点亮迷惘少年的情感,情深处直通灵魂。正是这种催化和共振,给了我往后写作的某种启示:情若不到,则不动笔墨。以情感人要先感动自己。
当某一天我向土著求证这段往事时,土著发来一个囧的表情:好汉不提当年勇。
“你不知道,那天,林垟那帮血气方刚的小青年找我麻烦,说我抢了他们的冠军,搞得我后来偷跑回家的……”土著在微信那头说。
啊?!……
土著者,邻镇人也!
土著不知道,当年的“刘德华”,曾给单调的乡村生活营造出了辉煌的歌星梦,滋润过多少干涸的心田?土著不知道,站在舞台的片刻,哪怕只发一点微光,足以照亮平庸的人生。土著更不知道,他的歌声曾打动过很多人,留给多少人一段共同的美好记忆……
直至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晚,那台,那穿透人墙的深情演唱,至今仍如此分明。一曲入骨髓,谁说不是呢?
土著很平庸,在雾气缭绕的灶台间日复一日煮着猪肠粉,“刘德华”很璀粲,在激情四射的K歌里年复一年重温流逝的岁月。其实,我们的心里何尝不都住着一个土著和一个“刘德华”?在世俗的平庸和寡淡中寻找着内心的丰盈和璀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