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星期一。
午饭是早上出门前都商量好的,肉丝炒蒜苔拌面。
“妈,你这蒜苔切太粗了吧。”
“粗细是它自己长的...我也决定不了啊。”
“切的太长了呀,怎么吃?”
“哦,切的长更容易夹呀。”
“那你切这么长怎么夹怎么吃...”
“没办法吃了就放一边,不想吃了不吃。”
我实在是不想在吃饭的时间点儿跟孩子争论什么,听了听,看一眼他,依着他刺挠吧,偏偏他吃个饭火气这么大,挑三拣四的各种嫌弃。
见我没有继续,他也就不再强调各种不爽了,默默吃饭,时不时地翻看下手机,发现我抬眼看他,告诉我这局打完就结束了。
晚上9点到家说想喝清淡的汤,我说山药大米粥已经熬好了,他说不喝,我说那小米粥?鸡蛋面汤?他说那算什么清汤?
记得上一次晚上他说喝绿豆汤,我说绿豆汤需要很久,会不会太晚,他说哪怕啥,多晚我都喝,结果汤熬好也没喝。
晚上这顿饭,做之前他说吃什么都可以,提前做好了也不一定不合他意,然后依着他现做,做之前各种填补,水果牛奶零食,做好了也不一定吃多少或是吃不吃。
面食类晚上不吃,碳水多的也不吃,烧饼馒头什么的靠边站,面汤小米汤大米汤玉米粥统统不喝,绿豆粥还喝些,面条油腻,炒菜没味儿......哎,愁人啊。
3月15日,星期二。
下午两点十二分,班主任的微信头像闪烁了下,我的心就一直揪着。
难道是没到校?睡过了?中午出门前没见他睡觉啊。
“中午让孩子在家休息一会儿。”
上次是早读时睡着了,这次该不会是下午上课打瞌睡了?
晚上到家问他下午第一节课是啥,是不是瞌睡了,他想了想说,物理课呀,我不可能睡觉啊。
那你有没有想睡觉的感觉……
没有,老师发错人了吧。
应该不会吧,老师还认不清学生。
反正我没睡,真没睡。
这就尴尬了,怎么都不承认,要么是老师弄错了,要么是自己认识不到错误。老师会无缘无故私信家长?不至于,该是有多关注我家孩子。老师发现问题后没有当面提醒孩子?所以孩子没有意识,哪怕有觉察到睡意也不会承认。
那就这样吧,该提醒提醒,不能过于追究,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揪住不放。
想想,老母亲好难,养娃可真是个大学问!
3月16日,星期三。
“妈,我保持器丢了”人还没到屋里,声音就从楼梯间传过来了。
“没收纳到盒子里?”
“我放书桌下面,回头拿找不到了,我也问了左右两边的同学,都没见过。”
“在学校不吃饭取下来干嘛呢?”
“不是取下来的,是自己掉下来的。”
“这才带十多天,这么容易自己都掉下来了?”
“就是说话声音大些就掉了,我看脏了就放书桌里,等去拿就不见了。”
“下午去学校再找找,真丢了就再去配一个,用你自己的钱。”
“哦,那好吧。”
这丢三落四的气人不,6号戴上的,当天晚上在外面吃饭就忘人家餐桌上,后来是自己又跑去在垃圾桶里翻出来的。特意给他准备了放置的收纳盒子,吃饭时收拢起来,每天晚上请温盐水浸泡,这就10天的功夫又丢了。
晚上到家第一句“妈,我保持器找到了,在窗台上放着呢。”
“窗台上?家里?”
“不是,学校里,我现在靠窗坐。”
“找到了就好,取下来一定要收在盒子里。”
3月17日,星期四。
早上说好今天午饭在外面吃炒面,结果我等了十五分钟没见人,打电话没人接,我想着不会是自己回家了吧,于是往家里赶。
走了一半的路程电话打来说刚到店门口没见我,这会儿店里也没位置了,于是就约好去另一家吃砂锅。
很意外的,他带着同学一起,三个人点餐吃饭。我刚放下筷子,他说妈你先回去吧,一会儿我俩一起去学校了。
有时候感觉自己多余就是一瞬间的事,有同学有玩伴,朝夕相处的时间比父母都多,每天在家就是吃饭睡觉写作业,沟通有限,话题很少,他还很嫌弃我的唠叨。
原来孩子长大了,真的是离大人越来越远了,不只距离……
3月18日,星期五。
晚上回来说周六要到学校搞理化生实验。
“不是七点多就放学了吗?”
“这都九点半了,你去哪儿了?”
“打球去了……”
“前天中午说以后周一到周五不跟同学去打球了,是觉得体育考试篮球拿不了满分?”
“不是,看人家打球。”
“这么晚了,距离放学时间有两个小时了,大人多担心,何况你们现在脑力和体力消耗已经很大了。”
“嗯,知道了,下次不会了。”
同样的问题每次答应的都很利索,但每次都说下次不会了……
捂脸……感觉教育真的好难,分分钟让人怀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