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们大多喜欢报喜不报忧
有这么一个笑话:皇帝喜欢报喜不报忧,许多前去报喜的得到了奖赏;有的去报忧的被惩罚。边关主帅因此根据个人喜恶选择送信人。喜欢的下属,就让他去皇帝那里报喜;不喜欢的下属,就让他到皇帝那里报忧。
虽则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了一个普遍问题:人们大多喜欢报喜不报忧。
按照常理,从理性决策的角度来说,掌握信息越准确,越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一味喜欢报喜不报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下级就会选择性上报而不是根据事态信息的轻重缓急,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损失。
二,为什么人们有喜欢报喜不报忧的偏好?
1,工作生活中,人们大多倾向于喜欢报喜不报忧,因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趋利避害,是人们大脑生存的一种先天机制设置,所以人们天生就有喜欢报喜不报忧的倾向偏好。
报喜,等于事情按照乐观估计发展,没有危险,也就没有压力,不用启动大脑的应急处理机制,不需要动用身体的内在能量费精力去应对。让事情按照现在的轨迹发展下去,就好了,还顺带证明了自己以前的决策正确。
报忧,则是等于宣示危险来临,人体需要启动战斗或者逃跑应急反响机制。战斗需要动员力量和精力,是一件费力的事情;逃跑至少给人以失败者的形象,丢人。因此从身体的本能反应来说,人们不喜欢坏消息来临。
2,大脑是天生倾向于懒惰的,喜欢最简单的处理事物的方式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说,食物和能量是生存的紧缺资源。为了生存,人类大脑天生就有不愿意消耗能量的一种机制,就是懒惰倾向。
报喜,让事情变得简单,不需要紧急动员应对以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听到喜讯,潜意识里事情变得简单,是节约精力的方式。
反过来,坏消息来临,说明危险逼近,你不得不去应对,想着节约精力和能量也不行了。为了生存,必须动用一切力量,先过了这一坎再说。所以,对于不情愿做的事情,人们当然不喜欢。
3,群体心理暗示,报喜意味着领导能力强,报忧意味着单位组织的地位遇到挑战
报喜不报忧还有一个心理的暗示作用。对于个人来说,接受到喜讯除了心理上类似于对于以前的努力得到奖赏意外,还有就是意味着自己的优势得到加强。而危险的来临,坏事临近,说明自己的优势地位将要遭受挑战和考验。
对于群体来说,在众人面前报忧,显示了领导能力强,自己一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巩固;而坏事和危险传来,说明领导力和优势地位要遭受质疑和挑战。
因此,有些讳疾忌医的领导,尤其喜欢报喜不报忧。
4,报喜与报忧对群体心理的影响,报喜报忧的技巧
知道了这种普遍大众心理,因此工作中最怕愣头青当众把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坏消息当领导和众人的面给挑破。
这种不谙单位潜规则的愣头青,称之为职场菜鸟。实际上,大家不是不知道坏消息的风险,是苦于没有找到一个好时机,如何去挑破。
因为当众挑破,一个大家都措不及防的窘局,一下子抛给领导。领导问计大家,显得不够专业,能力不够强,有点弱;仓促草莽决策,又容易让大家把缺点看得更清楚,也会让单位为决策失误买单。
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可以先用私聊的方式,把坏消息第一时间给领导。领导早知道了,你也会留下对单位事情上心的印象;领导不知道,也会有所心理准备,提前构想应对方案。也许,你的同事就都是这么做的。
至于对于单位喜大普奔的事情,则完全可以当众第一时间报告,让大家分享喜悦。
三,如何克服报喜不报忧的局限,让自己的决策符合实际
1,克服积极正向错觉positive illusions
有社会学家在研究古代战争的时候,疑惑于本来可以避免的一些战争为什么被错误发动,弄得两败俱伤?或者一败涂地?比如前秦苻坚淝水之战,比如宋襄公等。
研究发现,发动战争的主谋,有的是君主皇帝,有的是手握生杀大权的主帅,有一种积极幻想错觉存在(positive illusions)。这种正向错觉有四个特点: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过低估计对方的实力;过高估计自己成功的概率,头脑发昏。
因此这四个特点用在判断敌情做决策上,就显出不现实的过分自信。即使在已经受到一些反馈信息,一些坏消息,也因为过分自信听不进去,以为一些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眼前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最后在这样的思维基础上,己方孤注一掷,越陷越深,最后导致自己的期望目标无法达到。
假设你的领导有较强的正向错觉倾向,当然就喜欢报喜不报忧了。
2,畅通信息渠道,让决策建立在准确信息的基础上
正向错觉倾向,和喜欢报喜不报忧,都是人们的一些性格倾向,本无所谓好坏。但是对于正确决策来说,需要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因此需要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恶爱好而蔽塞信息,从而做出错误决策,害人害己。
因此,在做决策的时候,需要克服自己的这些倾向,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信息准确,无论好坏。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