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他给学生讲《新旧约续谈》的这一章节,他是这样说自己的:关于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总共做了四讲,终究言不尽意,很对不起耶稣。诸位要是真心在听,就该知道我的解释过程,就是我的自我教育过程。一个人忠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你认识了一位智慧的、高尚的、真诚的人、自然会和原来的亲戚旧识作比,一作比,如梦初醒,这个初醒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教育吗?
我读到这里来的时候,反复回过来再读。
一个人忠心的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因为,这个欣赏赞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对照自己,再发现自己,调整自己。这的确是成长的过程。也是成长该有的正确的姿势。
作者的例子说的也好,把忠心欣赏,赞美别人,比喻遇到了一位智慧,高尚,真诚的人,而把自己比作原来的亲戚相识,这样一对比,会重新认清自己,找到哪些是自己缺的,需要学习的,如梦初醒,开始跟上。
我有点恍然大悟的是,哦,原来这也可以是自我教育。但仔细去回味,之前记得的一句,所谓教育,就是见多识广,那么,可以补充为,原来,这后一句说的教育,其实也是自我教育。见多识广,是你要见到足够让你心甘情愿欣赏,赞美的人。然后用李笑来的话就是,被镜像了。不断被刺激,然后,你就该去体验一下什么是自我教育了。
但还远止是到这里。
木心说的真心欣赏和赞美的这个人要足够的,智慧,高尚,真诚。比如,让他这么忠心欣赏和赞美的就是耶稣。
而李笑来的方法更普适一些。要看得见别人的好。我OK,,你也OK.。然后真心欣赏不同的人的优点,从他们身上学习。
这些都是自我教育,这里的自我教育,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成长。
木心接下来还说了一句:所谓教育,是指自我教育。一切外在的教育,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试想,自我教育失败,外在教育有什么用?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他说的自我教育,就是成长。成长,只能是自己的内驱力所能做到,就是必须是自己主动自愿的成长,不然,为什么《约翰克里斯多夫》里会说,有的人三十岁就死了,只是到了70岁才埋。成长只能是一个人自我的觉醒,然后自我的主动选择。
读到这里之后,我发现真正有用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很容易见到,但是到底有没有理解到和做到呢?
(二)
爱又是什么?
《少有人走的路》印象很深的还是关于爱的解释:爱是让自己心智成熟,爱是长期和渐近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我们付出爱的努力和行动,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真正意义的爱,即使爱自己,也是爱他人。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别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
爱不是感觉,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爱是为培养自己我与他人的心智成熟,持续付出的行动,也是持续表现出的一种勇气。
再来回顾这本书里面关于爱的解释,对心智成熟,成长,又有了较之以前不一样的理解。
自我教育是成长,用什么方式做到?见识到足够的,智慧,高尚,真诚的人,忠心的赞美和欣赏,就是在爱,爱别人也是爱自己,因为让自己如梦初醒了,让自己调整了,让自己成长了,自己成长了就又离心智成熟进了一步,这不就是爱吗?
而看到别人有优点和缺点,也要去爱,去拿来优点真心欣赏和赞美,这个过程自己也能成长,这是爱自己。真心看见了并欣赏和赞美了别人的好,就同时也是在爱别人。不是吗?
记得在《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面,关于朋友的那一章节,作者几次升级了朋友的定义后,留下了: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各自的成长和共同成长。
是朋友怎么能没有爱呢,真正的爱,就是彼此都持续的走向心智成熟,都成长。
这一章节里,作者还有一个例子,是说他的朋友霍炬,是个特别的朋友,一个让前女友公开表示感谢的人。因为他发现,霍炬有一个优点,就是帮助别人成长。
(三)
真正的爱就是让对方成长。
想到这里来,是因为看到了木心接下来说的这段话:
凡人没有自我教育。所谓超人,是指超越自己,不断不断超越自己。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原来两字,请不要忽略。在座有人在爱,有人在被爱,很幸福,也很麻烦。最后一句话: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论信仰,耶稣是完成的,耶稣对人类的爱,是一场单恋。
自我教育是成长,爱是让人持续的走向心智成熟,也是成长。爱,原来真是一场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