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桃花源

我始终相信,生命中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冥冥中安排着一切的缘分,就像我和诗词。

我一直认为,对于一个喜爱读书又与诗词结缘的人来说,书是有香气的,诗是有灵性的!天长日久,自然会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改变人的精神气质。

说起和诗词的缘分,要从刚会说话时讲起。三岁的时候,我有很多带图画的书,有各种小动物的,有童话故事的,也有古诗词的。事实上,那时候,我完全分不清鸡和鸭,也并不知道尖嘴和扁嘴的区别,但是对声音和语言有着极度敏感的那个小女孩,竟然可以复述大人念的古诗词。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诗词并没有任何意义,那纯粹只是一种记忆式的发音。

从小,诗词就是可以令我自豪的东西。那时我沉默寡言,对什么都怯怯的,但只要与诗词相关,我就会像变了个人一样。可以说,我与世界格格不入,我只与你——诗词惺惺相惜。记得老师课堂上提问《古朗月行》谁背过了,同学们的目光都逃避到课本插画的一双小儿和“皎如飞镜临丹阙”的明月上,只有我,一出口就是十六句,一字不错,一气呵成。而课本上只有四句,老师惊讶地看着我,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同学们也为我鼓掌,竖起大拇指。我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别人欣羡的目光,还有点居高临下的小紧张。那种感觉至今回想起来,嘴角便会不自觉的上扬。

我也始终清晰的记得,我第一次对诗词产生刻骨铭心的印象,是有一次去我母亲所在的工厂玩。工厂的职工文化课堂的黑板上,老师抄写了一首词,下课后还没来得及擦掉:“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那时,我还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学生。我不知道这首词为什么打动我,而且是那种令我内心一震,仿佛有根心弦被轻轻拨动的感觉——我相信,每个人一生中可能都有过至少一次这种心弦不经意间被拨动的经历,有时是一首诗,有时是一首歌,有时是一幅画,有时仅仅是一句话……而我是被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浪淘沙》吸引。年少的我,还不知道李煜其人,更不知其背后跌宕起伏的经历,然而这首词中的文字,就那样不期然深深植入我的脑海,并且成了不是被老师和父母强制而主动背诵下来的第一首词。

原始的好奇心,驱使我渴望了解它多一点,再多一点。我对诗词的好奇,开始慢慢突破字面,就像埋于土里的种子,在春天来临时,总要破土而出,发出新芽。

于是我读诗的方法有了改变。查阅它,倾听它,感受它,不疾不徐地与它邂逅。

一花一世界,一诗一故事。我想和诗人成为朋友。慢慢的,诗人在走进我,诗词在融化我,一条穿越漫漫历史长河的通道,正通过一个个字一声声平仄搭建起来。

诗人是感性的,也是性感的,他们是勇敢的,也是脆弱的。他们爱国、爱家、爱山、爱水,他们用所有情感去爱,甚至用生命去爱!

他们有“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的大豪情,也有“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小情趣;他们有对爱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长情,也有对朋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他们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苦情,也有“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超脱之情。或气吞山河挥斥方遒,或清新绮丽缱绻旖旎。人类共通的情感,在穿越千古的诗词里流淌,鸣响千年,知己万年。

读初一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中华好诗词》(特别栏目《诗词王中王》《大学季恰同学少年》)这档让我怦然心动的诗词文化类节目。它的出现,像空山新雨之后、明月松间之下的泠泠清水,引起了我的无限向往。不是所有人都爱读诗,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诗词搬上舞台,所以那一瞬间,“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诗词进入了我的下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一个文化节目的魅力在哪儿?我窃以为,在于说故事。故事的背后是什么?是人性。诗词便是对于人性的注解。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似乎开始明白,原来诗词不仅仅是诗人在案头呕心沥血的创作成果,也是茶余饭后消遣游戏的精神来源,原来经典不仅仅是‘高处不胜寒’、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也可以是可亲可爱的‘邻家女孩’。每天奔波于城市的喧嚣中,简单的谈诗变成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当我们为了五斗米而劳碌此身,笼罩于夜幕的华灯之下,又会有多少心情付与诗词呢?如果没有《中华好诗词》这档良心节目,如果没有对这片诗词桃花源的憧憬,我想我也做不到走路是诗、独坐是诗、睡梦也是诗。直到现在,我也会每天雷打不动的温习一集《中华好诗词》节目,尤其是《大学季恰同学少年》看着那些帅气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中华好诗词》的舞台上吟诗诵词,激扬文字,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着有一天,我也可以有幸登上好诗词的舞台,诗酒趁年华,让青春,诗意的绽放。

在这里我也想和所有喜爱诗词的朋友们分享一首我最爱的诗:“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如果你也爱这片落英缤纷的诗词桃花源,洞口就在《中华好诗词》里。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诗词爱好者,同时也是一位很有情怀的语文老师。每节语文课上,她要求同学们轮流在黑板上写下一首古诗词和大家分享,并当众背诵,然后大家再抄到自己的诗词摘抄本上。那时候我每天睡前最大的乐趣,就是默背当天分享的古诗词,然后像小松鼠储存坚果一样,一颗颗数好后珍重地埋藏起来。我慢慢领悟了,流水很容易灌满池塘,而珍珠却要一粒一粒收集。摘抄本虽然已经泛黄,但代表着我宝贵的诗词养料,一直摆在我的书架上。积年累月的抄诗,是否气质华不敢妄言,但是感觉精神却有了深厚的寄托。有精神寄托的人,是幸福的。时至今日,我依然坚持每天抄写一首古诗文,用孔夫子的话说呢,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说实话,诗词,帮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高二的时候,非常的迷茫,当时背辛弃疾“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他就告诉我,只要我自己够厉害,自己能做好了,那自然高考也不是什么。

你能读诗,如同晨起空腹饮水,沁入五脏六腑吗?不为增学历,长见识,而只是生命的相照应吗?若能,你将不再苛责自己。我想,当我也到了那个放肆到无法片刻解脱的年纪时,也许,会懂得杜甫。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说过,“当年那些大文学家如欧阳修们,其实在游戏娱乐的时候,才能摘下他们经常戴着的道貌岸然的‘面具’;在做歌词的时候,才更能挥洒他们的真性情……”周汝昌先生说,“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文学是‘游戏的事业’,强调文学创作应该摆脱功利的束缚。我们都知道,那些超一流的诗人们,往往是在经历过深重的人生苦难之后,才能把他们对于人生、对于生命、对于社会的深刻反思寄托在文字中,使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而相当多文人的游戏之作,其实背后隐含着他们对于苦难人生的豁达与超脱,化苦难与沉重为轻松与幽默是如苏轼一般的文人才能达到的境界。我最喜欢苏轼的一首词是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人生,它有无情一面,但是像苏轼,他可以把无情和有情做有机的转换,笑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我们被制度送进同样的考场,却被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送进全然不同的未来。步入大学,命运安排我去学了外语(商务英语和日语)有一段时间,我暂时放下了诗词。我犯了懒惰的罪,这种懒惰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懒惰,更是怯懦,是固地自封,是不满眼前现状却依然安于现状,是一步步朝着不做任何承担的惰性生活迈进。感谢诗词拯救了我,想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首诗拿出来和大家共勉: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是颜真卿的《劝学诗》,简单明了,我们但凡能听进去,如果履行,受益终身。

在我内心深处,我一直喜欢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和诗词相遇。就像下雨天,我去教学楼学习,然后我会想到斜风细雨不须归,就像我如果遇到自己的心上人,会想到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我重新找到了和中文初恋的感觉,重新找回了和诗词初恋的感觉,找回了对诗词的热爱,对古代文学的热爱。我还是想要跟文学藕断丝连,甚至如胶似漆。

今年四月份,我参加了线上的演讲课,结识了一位在文字领域深耕了十年之久的编剧老师。记得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我在聊天评论区打了一个错别字,把“原”打成了“源”,那位老师一边放慢语速讲课一边用手机查阅考证,结果是我错了。当时我心里真的很不明白,他为何要那么较真,现在我才似乎渐渐懂得,我们的整个华夏文明,就和这种较真精神息息相关。不光是科技,在语言和文字上,我们推敲,吟得一个字,捻断三茎须。正是这种推敲精神才造就了我们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不光是演讲课本身让我觉得学有所获,“大开眼界”,这位老师本人对文字的虔诚、热爱与敬畏,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肃然起敬,心悦诚服。后来和他微信不管是文字还是语音交流,由衷的敬佩与膜拜又会多一分。(发现他从来不打错别字,就算不小心有错字发现了也会随后立即更正,而且微信聊天都不会落下标点符号。)感谢他当面指出我的问题,对我的指导与点拨,让我更清楚自己需要在哪里用功,自己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字的读音,一首诗背后的故事,一段故事所处的时代,一个时代的语言,一种语言所折射出的价值观,处处都是学问,处处都让我看到,原来弱水三千,我所饮不过一瓢。

古典诗词,我爱了这么多年,最深刻的体会只有一点:学习诗词,最重要的是传承古代士大夫高贵的人文精神。所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杜甫因何伟大?正是他的胸襟和使命感使然——“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心怀天下,至死不渝,这种无私的情怀,让我等为了鼻子下那一点点利益而终日蝇营狗苟之辈汗颜。李白因何伟大?“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他也像我们一样,在人生的路上会遇到坎坷和打击,可是低沉之处,他总是能飞扬,于是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就是李白——“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七分酿成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王维何以为名家?我喜欢他一首小诗:“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我们的心中有太多的烦恼障碍,只有身心清净之人,才能如此以自然之眼观物,才不会错失如许的美好。

严沧浪以禅喻诗,禅道唯在妙悟,此诗深得其理。《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时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黛玉推荐杜甫、李白、王维,正是诗中儒、道、释三家的代表。儒家尚正气,道家尚清气,佛家尚和气,正是这三家之气,让古典诗词有了永恒的魅力和生命。因此,学习诗词,首先要在每一个当下时时策励自己,应该具有高贵的人格。

王国维曰:“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我们学习诗词,不能不知人论世。对照作者的生平处境,体会其诗作,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诗人,愈是逆境,愈能在诗词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如果读诗词只着意于清词丽句,而不能领会古人的胸襟气度,则未免有买椟还珠之憾。

感悟崇高,是诗词带给我们的心灵洗礼。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境由心生,于诗道亦然。陶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陶渊明的心中没有世俗的染污,他懂得随缘,懂得放下,看自己的人生如同一个局外人。所以他能够保持真性情,既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也有“刑天舞干戚”的壮怀。而读到“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他在我心中不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而是一个亲切的长者。追求衣食是很自然的事情,只是一个人如果为过重的家庭负担所累,无法在精神领域前行,着实是很令人惋惜的。我们有闲暇在这里讨论诗词,实在应当珍惜。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每个人也都可以有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决定灵魂栖息地之模样的,是我们自己。对于我来说,诗词是一个梦境,是且行且歌且思考的远足,是一朵云来,漫步街市,便若身处天宫的桃花源。

“诗”不是不能当饭吃,它让我没粮的时候不会太饿,吃饱了不会太撑。我真的很喜欢诗词,我真的不愿意放弃诗词,它就是我的桃花源,我会一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词求索的道路上,我会一直走下去,我也一定能等到,豁然开朗的那一刹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525评论 6 50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203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4,862评论 0 35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728评论 1 29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743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590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330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244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693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885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01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23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343评论 3 33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19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042评论 1 27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191评论 3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955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