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文本,是马克思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将资本统治的确立指认为异化劳动这一基本的“经济事实”,其实质是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马克思将异化劳动同私有财产结合起来,揭示了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即积累起来的死劳动对人的活劳动的统治,揭穿了现代社会异化关系的本质在于抽象劳动成为现代劳动。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核心范畴,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包括黑格尔哲学在内的整个哲学的批判,开启了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意义的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
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来看,《手稿》可以看成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个总体性文本,它承续了前一阶段的思想成果,表明马克思自觉地从多个内在关联的领域展开现代性批判。《手稿》既不单纯是马克思学科研究领域的转移,也不单纯是学科体系意义上的思想史革命,而是直接指向现代性批判并对现代性批判的初步成果。从《手稿》自身思想关联来说,将其看成是马克思思想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十分恰当的。
01 《手稿》对两个根本问题的追问
在《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本质性地与经济学“遭遇”,这一遭遇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对市民社会中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内在限度。问题的提法在《手稿》中已经具有了原则性的高度,“问题的这种新提法已经包含问题的解决”。在《手稿》笔记本I“工资”一节中,马克思提出如下两个根本性的追问,从而切中了现代性问题之根本:
(1)“把人类的最大部分归结为抽象劳动,这在人类发展中具有什么意义?”(2)“主张细小改革的人不是希望提高工资并以此来改善工人阶级的状况,就是(像蒲鲁东那样)把工资的平等看作社会革命的目标,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马克思对这两个内在关联的追问具有本质的重要性。作为私有制的最后完成,现代资本统治的确立实质就是“抽象劳动”对人的统治,它表现为异化劳动这一“经济事实”。马克思对“抽象劳动”历史意义的把握和揭示,实际上就是对现代性原则的追问,同时马克思也明确了在现代资本范围之内的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
“现代的自我解放”必须是工人从“抽象劳动”中获得解放,而不是获得进行“抽象劳动”的权利,“解放成为现代”和“从现代获得解放”已经被原则性地区别开来。这样,《手稿》一开始就跃出了国民经济学的水平,划定了“现代”的原则性界限。经济学批判本身也就不再只具有专业学科意义,而是像对法哲学批判一样从属于现代性批判这一基本的“问题系”:它是先前思想明确预示的“市民社会”物质关系批判的具体展开,现代性批判触及到了“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历史的存在论基础。“抽象理性”和“形式理性”的现代概念被“抽象劳动”的异化关系概念取代,从而开启了将现代性批判的矛头直指人们现实的普遍活动状况和社会存在关系这一新的路向。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是私有财产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私有财产的纯粹表现。作为外化劳动的结果,私有财产关系潜在地包含着劳动和资本的对立。马克思说:“与资本不同,地产是还带有地域的和政治的偏见的私有财产、资本,是还没有完全摆脱同周围世界的纠结而达到自身的资本,即还没有完成的资本。它必然要在它的世界发展过程中达到它的抽象的即纯粹的表现。”马克思指出,地产这个私有财产的根源必然卷入私有财产的运动而成为商品:所有者的统治必然要失去一切政治色彩而表现为私有财产的、资本的单纯统治。
通过对异化劳动四个方面内涵的分析,马克思从根本上阐释和描述了现代社会中无产者的存在论处境,揭示了工人被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在马克思看来,对“异化劳动”概念的分析只是分析一个现实的“经济事实”,而对这种事实和“现象”的分析早在国民经济学那里已经完成了。
02 《手稿》对劳动形式的阐释
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完成了对人的统治,不仅是对工人的统治,而且也包括对资本家的统治。“地产必然以资本的形式表现为对工人阶级的统治,也表现为对那些因资本运动规律而破坏或兴起的所有者本身的统治。”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对资本家的“异化”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手稿》中,马克思只是提及“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从工人的方面考察了这一关系;下面我们还将从非工人的方面加以考察”。“我们已经考察了一个方面,考察了外化劳动对工人本身的关系,也就是说,考察了外化劳动对自身的关系。”那么,如何来考察资本家与异化劳动的关系呢?在马克思提示考察这一关系的时候,《手稿》就此中断了。
我们只是见到马克思写下的三条写作要点:“首先必须指出,凡是在工人那里表现为外化的、异化的活动的东西,在非工人那里都表现为外化的、异化的状态。其次,工人在生产中的现实的、实践的态度,以及他对产品的态度(作为一种内心状态),在同他向对立的非工人那里表现为理论的态度。第三,凡是工人做的对自己不利的事,非工人都对工人做了,但是,非工人做的对工人不利的事,她们对自身却不做。”
从这些粗略的要点中,我们很难推测马克思具体的阐述。但可以确定的是,马克思并不认为作为非工人的资本家就是“非异化的人”,是人的实现。在马克思看来,异化也包括资本家本身,虽然资本家的异化与工人的异化之间存在着形式上的差别。
03 《手稿》对政治经济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只是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将需要说明的事实当作无需批判的前提,不能真正揭示现代社会的实质。国民经济学“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公式之中,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制财产的本质中生产出来的”。国民经济学没有将私有财产和外化劳动结合起来考察,不能揭示私有财产和现代资本是外化劳动的历史结果这一本质;不能揭示资本的统治导致工人劳动的异化;不能揭示资本的统治是一种可以并且必然被扬弃的历史现象。而是恰恰相反,国民经济学本身只是现代原则的产物,是资本家“科学上的自白和存在”。
在《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国民经济学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揭示了现实的历史运动和人们劳动经济关系中的对立和异化。由此,马克思获得了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坚实基础并展开“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只是为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黑格尔理解的“异化”、“外化”并不是现实的、经济实践活动中的现象。“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黑格尔对异化对象的占有和扬弃,只具有一种批判的否定的外表,并不触及到现实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变革,更没有要求在现实的历史运动中理解和促成此种变革。马克思说黑格尔是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把劳动看成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但他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方面,没有看到劳动的消极方面,没有在现实的经济关系中揭示出劳动异化的实质和克服劳动异化的必然性。这样一来,“人的本质的全部异化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异化。自我意识的异化没有被看作人的本质的现实异化的表现……掌握了自己的本质的人,仅仅是掌握了对象性本质的自我意识”。但马克思在揭示了黑格尔全部哲学的“抽象性”同时,也肯定了其中所蕴涵着辩证法的“积极环节”对于理解“共产主义”的积极意义。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范围内生成的,它决不是人的采取对象性形式的本质力量的消逝、舍弃和丧失,决不是返回到非自然的、不发达的简单状态去贫困。
这样一来,马克思在《手稿》中就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和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批判的内在思想之相互贯穿和熔铸,其最终成果就体现为这样一个总体性的思想视域——“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唯一的历史学科”,它绝不是游离于各学科之外的抽象教条。当然,青年马克思对这些范畴的使用还没有稳定下来,思想的基本视域只是蕴涵在文本的表述之中,但是《手稿》确定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观点和方法论特征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