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初29课程复盘(7)

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25王新喜坚持分享第298天总约练212读书会89中级约练咨询师58次,初29复训分享第48天2021-09-14

一、课前答疑

1.上课表扬了一个学生,发现他有点飘,该怎么办?

    我们用焦点的理念来看一看,您希望这个男生是什么样的态度?你希望他有什么变化?怎样沟通才会朝您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聚焦解决而非聚焦问题,你给了他一点点表扬就让他飘了,可见他非常在乎你的表扬,也说明你们关系还不错,这个学生是很看重和在意以及认可您的。

2.收获:发现学习焦点之后,自己能够梳理情绪,影响家人,带动关系的变化。我们是一切的根源,我们变化的多了,周围的人事物也就跟着变了,权重占比大了,影响也就大了。

3.怎么和孩子建立愿景以及如何界定性格特质?

      跟孩子不一定能够建立起愿景,尤其在某个年龄阶段。或许到将来的有一天就知道了,建立不了就建立不了吧。相对平和将会越来越好,否则的话可能会出现新的困扰。

4.家里的老大7岁前回老家一个月,然后回来之后跟5个月的妹妹争宠。

    讲道理,陪伴兼顾吧。老大老二是同性别的时候,老大容易出状况;老大是女孩,老二是儿子,老二做咨询的会比较多。如果老大是儿子,老二是女儿,这个情况基本上不会有多大问题,对于孩子想要妈妈陪的这一块儿,该抱抱该陪陪,调整缓冲一段时间就好了,不要太过担心。

5.说难受,胸口堵,说不出什么事儿。

    如果是做咨询的话,我们会问有没有做过检查?做了各种检查,医生怎么说?什么时候疼,疼的程度怎样?做一些什么会好一些?是过一会儿就好了吗?有时候孩子未必需要我们的帮忙,我们帮不上时反而容易帮倒忙。可以去问问,他以前有过这样的情况吗?是怎么好起来的?如果说过一会儿就好,那就过一会儿就好了,不要再问,越问越烦,状态反而越差。

6.每次上完课后信心满满觉得学了很多,但过了几天之后就觉得退步了。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退步,说明之前是进步了,那就想一想怎么让自己进步更多吧,继续学有更大的进步就好了。

7.自己的学生找自己做咨询是否可以

    依据咨询伦理的设置,正式咨询好像是不太可以的。那这个呢,你要看情况,如果是有来往的,相对比较熟悉的最好不要做。嗯只是教过的学生基本上没见过,没有过多的交集,那可以考虑做。最主要的我们要看,是否会对双方的生活带来影响。这样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保护,做咨询的时候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1位。

8.对于老公与儿子的关系,我自己做了很多的努力,到头来却受到婆婆的指责说都怨我没有让儿子跟老公道歉,觉得很委屈,不知道该怎么做?

    将来可能你也会这样,怨你儿子的媳妇儿,这是人之常情。那你要思考的是,你想要的是什么,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在这个小家里你是最重要的部分,女人是家里的灵魂,像空气一样的存在。关键要看你自己的感受。

9.没办法把所学的用到生活中怎么办?

    多结合实际去讨论,用的时候有意识的去练习。

10. 跟老公说话本来想赞美他,一听他埋怨,结果很生气,是不是修炼的不够?

    不是修炼的不够,是正常的反应,我们继续练习就好了。

11.虽然知道要关注正向,但是就是对老公不想这么做。

    这说明老公对你最重要,你在乎他,对他有期待,看重他当老公未满足我们的期待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情绪了,凡是有情绪的人事物情绪越大,说明越在乎。

二、课程环节

1.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们第1节课开始,有好多老师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就来听课,那么要想更好的解决问题,如何与你的孩子、你的来访者、你的父母,或者你自己去合作很重要。要合作就需要很好的去沟通,接纳才有沟通,沟通才有合作。所以我们现在是否能更好的去接纳他,但不是说一定要完全的接纳。因为作为父母肯定会有很多的焦虑担心,这是很正常的,那作为爱人,对于我们的老公,有一些实在接纳不了的地方没有关系,我们只看已经有一些变化就好。你们相对接纳的时候,你才可能有沟通的机会,然后再接着你们才有可能有合作,带来改变。

2.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没有良好的关系,也就没有其他的东西。我们以前讲过的,所以我们很多的练习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多的接纳他,看到他的正向、优势、资源之后去赞美他,其实都是为了能更好的接纳他,他也能更好的接纳你,然后你们才有去交流沟通的机会,才会有一些变化。

    我们需要相信每个人都有都有他的道理,他可能有他的难处。他在悬崖边上趴着,他没有掉下去,他虽然没有爬上去,但是他在努力的让自己不掉下去,他也是非常想好的,不然的话他早就掉下去了。

    我们看见他不争气,看见他各种毛病,各种问题,看见他本来该往前冲的,但是往后退,但是这些背后其实他也都想更好的心,只不过对他来说,真的是真的是不容易。

3.重新建构换位理解。

    我们要去换位,欣赏接纳的时候,我们的感受是非常好的。当我们通过学习努力,我们得到了变化,被重要他人看到的时候,我们是很有动力的。换位理解,重要他人也是如此,他也需要你这样就对他。

    我们通过努力,没有被很好的对待认可,反而可能认为都是我们的错,我们感受是非常的糟糕的,我们很委屈。同样孩子、爱人、来访者、来访者的家长、你的学生、你学生家长他们也都是如此。他们也会感觉很委屈,因为别人可能只看到了他的困难、有问题,但是却没有很好的去理解到他,看到他的努力,他们的那些付出。

4. 没有应该只有难得。最后就是处理好自己人生的议题。

改版后的课程,主要在体验、在感受,这都是在处理我们自己的一些方面,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处理人生的议题的程度,但是我们在不断的通过浸泡,看着好像因为我讲的少了,你们好多时候,好像在聊天一样,但是你们自己的体验会更深刻,自己会能更好的去接纳对方。

5.倾听共情具体化,还有确认知觉,

我们要讲确认知觉,因为做水引子的时候需要不断的确认知觉,就是我们要问他,你怎么想的?你怎么认为?你有什么希望等等,这都是在确认知觉。

确认知觉是为了什么?为了让当事人能更好的清楚自己,这样我们在协助他的时候就不至于走偏,因为是他自己的很多的东西而非我们的东西。

就像在家里面,有的时候家里,家长把孩子给劝好了,结果孩子还是很烦,因为是家长在不断的劝孩子。那我们可能就也是需要去确认他的知觉,跟他去探讨他的看法,他的想法,他的打算跟他去聊,他到底怎么想怎么看的,以及这样之后可能会怎么样,就是跟他聊的去探讨,然后他才更清楚,我原来我想要的是这。做心理咨询,其实更多时候就是在聊天儿,通过聊天,去确认一系列的东西,明白了,解决了。

6.欣赏好奇只能慢慢培养。虽然知道会知道,那我们是否是真的相信他也想好。但是我们往往认为他就是不争气。让每个人成为自身问题的专家,因为修己达人嘛。所以通过我们前面的修炼,我们接下来要看一看,我怎么样能逐渐的达人,那么去帮助我们要帮助的人,让他真的成为自身问题的专家。

7.“水引子”

    我估计好多人小时候都用过压水井,要想压回来水,需要干嘛?通常情况下需要加一舀子水倒进去,然后压一压,水就压上来了。我们做咨询,其实更多时候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起到了那一舀子水的作用,有了那一舀子水,他自身的很多东西就能出来。就能让他逐渐的见到自己的资源,利用好自己的资源,然后再来改变。我们并不给他什么指导、建议之类的东西。在心理咨询的时候尽量的不要给建议,以免带来依赖或者对他的成长其实反而不好。让他自己做很多的思考与尝试。

8.那接下来我们要来看怎么做好这个水引子,让他自己成为自身问题的专家,让他能自己通过梳理思考自己去帮助自己呢?

    态度上要好奇,你要真的很好奇,还有语言上去探讨,态度上好奇,行为上去强化。首先就是我们的态度很重要,放下以为自己懂的心,这一块最难。尤其是我们作为家长的角色,我们往往都会认为自己特别懂,我认为自己非常的知道。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你那些都是我经历过的,我现在就想把我所有的精力都告诉你,让你少走弯路,让你不走弯路等等。我们认为我们特别懂,我们认为我们讲的都是人生的,是珍贵的道理,但是人家可能并不领你的情。

9.放下以为自己很懂的心

    当你知道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开始不知道了。你知道有可能你越会不知道。你知道这个时候,你的耳朵就开始封闭了,因为你内心是满的,满了之后东西进不来了,你就听不见他说什么了,那么可能就需要我们在根别人沟通的时候,尤其是跟比较重要的人,孩子、来访者等等沟通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放下,我们以为很懂的心,然后我们才能听到他在说什么,听到他怎么看,才能更好奇他对此的观点,他对于他自己这件事情的解读,以及好奇他的背后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看法,以及有这样的解读、有这样的打算?我们都要通通的就好奇,然后我们才能听到更多的东西,才能真的在他的世界里面去理解他,去帮到他。如果我们上来就试图想指导他、建议他、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的话,那么我们就做不了水引子了,而是我们把一桶水,一桶水提给他,可能还帮不了他,因为不是他需要的。

10.不预设、不评判、不指导、不建议。

    这个也是相当不容易,所以我们尽量不预设。所谓的预设就是我们以为我们都懂,以为我们都知道,以为就是那样的,这就是预设。那么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你以为的,很多时候根本就不是你以为的。你要好好的去好奇去问他,所以对此,你怎么看你怎么说?尤其在做咨询的时候。那些所有你很想说的话,最好都先不要说。因为你越想说的话,往往越是在预设。他说得出来的结果,可能跟你想的完全都不一样,所以尽量的不要预设,不要评判,随意的去点评。尤其是作为家长,随意去点评孩子的朋友。我们很多人都这么干:“你那就是狐朋狗友,你那都啥人,那孩子他啥感觉?”再比如你老公随意的去点评你的闺蜜:“你交往的都是啥人?你看你的闺蜜有个好人没有,你跟他们有啥玩的,你都不能跟那个谁去玩儿,你看人家,多漂亮,你看人家多好等等,你们啥感觉?我估计感觉不会太好吧。同样不要去评判当事人,当你去评判的时候,他的感受是其实相当不好的,他就不想跟你说了。

还有不指导不建议,尤其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上来就指导与建议,因为你的指导与建议也会让他感觉到他不行。给他指导与建议,然后他就不想说了。那就跟我们要讲一件事时,人家上来就给我们指导与建议,我们很多东西都不想跟他讲了。

11.坚信当事人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你真的坚信吗?尤其是他在困境的时候,你真的依然坚信吗?做咨询的时候,经常会有来访者说他不知道,你问他这件事你怎么想的呀?他说不知道。他是自身问题的专家吗?说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坚持,依然慢慢的去探讨。

      像那个从知了变成蝉的过程,是一种蜕变,直接帮它揪掉它的壳,翅膀就永远长不起来了。那么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你啥都直接告诉他,啥都替他做了,什么困难都替他挡了,你不让他自己去承受,去经历那些痛苦那个过程,他怎么能成长呢?他只会养成妈宝男妈宝女。那如果你直接来访者,会导致依赖,他怎么成长,他以后遇到类似的事的时候,还要怎么办啊?难道他随时都要去问你,那你要随时都会吗?我们最终要做的就是给他更多成长的空间,哪怕他在说不知道的时候,我们依然坚信他知道,依然给他一些更多的时间,慢慢的去聊,允许他慢慢的去思考,就像那个知了蜕变的过程,最后才能展翅高飞。

  作为助人者,你能不能承受得了,作为家长你能不能承受得了让你的孩子经历痛苦,你在旁边有时候看着干着急,恨不得立刻就得替他做,你能不能管住手、管住嘴,我们很多时候是管不住。曾写过一篇文章“痛苦就让他先痛苦着”,当然我的个人观点,如果当一个人他在经历痛苦的时候,你不一定非得说你别痛苦,帮你干完了就行了。痛苦是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他坚信当事人是自身问题的专家,在他说不知道的时候也要慢慢的去了解探讨。

12.如何做水引子?

    我们更多时候只是在去问他:这件事你怎么想啊?你怎么看?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会希望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如果实现了,可能会给你带来什么帮助?是通过这些问话让他有思考。

    我们在助人的时候,更多时候就是通过这些问话,然后慢慢的去跟他聊,让他去弄清楚一系列的东西,而不是做人生的导师,教育他怎么怎么样。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当下能做点什么。我们要跟大家去探讨它当下能做的是什么,以及因为我们有哪些是相对有效的,这都是在做引子,就跟他聊有没有哪些是有效的,有效的就鼓励他继续说,那如果没效呢,就跟他探讨有没有可能做着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焦点的理念:有效继续无效改变。有效的就继续多做,无效的我们就寻求新的一些改变。

    比如以前你老是唠叨孩子没有用,那么可不可以试着少说点,少说几句,试着跟他谈好规则了,接下来就少说了,反正就尝试一些新的思路。我们先调整好自己,保持相信他,然后更多的欣赏好奇,接受他的情绪,慢慢的跟他去聊,他咋想的,他希望怎么样?他有哪些资源?哪些例外,就是成功经验,最后探讨咋做,做些什么,我们整体的思路其实就是这么做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