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不管是在生病还是在日常
都成了我们保持健康的基本方式。
可喝了这么多年水
你真的喝对了吗?
这些时候不宜喝水
1、睡觉前
睡前不宜喝太多水,否则会增加起夜次数,从而影响睡眠。
不仅如此,睡前大量喝水还会增加心脏、肾脏的工作负担,有可能出现浮肿、熊猫眼等症状。对于心肾不好的患者,甚至还会导致心肾衰竭。
由于存在环境因素,熟睡时人体内的水分会自然丢失。在干燥的室内或者秋冬季节时,临睡前可以适当喝点水,大约两小口,即可滋润呼吸道,帮助更好地入睡。
2、剧烈运动时
剧烈运动时,由于呼吸加速,口腔与咽喉部位的水分蒸发较快,会引起口渴的感觉,但这并不代表体内缺水。
如果剧烈运动时饮用大量的水,反而会使胃部膨胀,妨碍呼吸,还会影响消化机能。
剧烈运动前后,通常只要用水漱漱口或饮用少量的盐水便可以了。
3、大量出汗后
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体内盐分会随着汗液的排出而消耗较多。如果此时大量喝水,反而会使血压降低,甚至会发生肌肉抽筋的现象。
除此之外,大量喝水会加速血液循环,因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可在每1000毫升的凉开水中,加入食盐4克、葡萄糖100克、橙汁150毫升,混合均匀饮用。
这样既补充了水分,也补充了盐、葡萄糖和维生素,保证体内代谢平衡。
4、吃辣
吃了辣的东西之后再喝水,就像手指受伤之后再用水冲一下也会很疼一样。所以吃了辣的东西之后喝水会更辣,造成机体缺水的错觉,不仅会影响口腔的正常机能,还会为心脏、肾脏带来更重的负担。
牛奶是一种很好的“洗辣剂”,在吃辣过后,可以喝点牛奶加以缓解,酸奶也不错。
5、进餐前后
吃饭前不宜喝水。餐前喝水会稀释胃酸,使消化功能降低。
最好在饭前半个小时喝水,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饭前可以喝一点点开胃的汤,但也不能喝多。
吃饭时不宜喝水。吃饭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使食物过久停留于胃中,不利于消化吸收。如果喝大量的水而食量没有减少的话,胃会越撑越大,容易发胖。
吃饭后不宜喝水。用餐后2个小时之内饮用大量的水会导致血糖增高,然后慢慢转变成脂肪堆积下来,导致增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