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味道,我们是有记忆的。我们长大离家之后,在尝过天南地北之后,会不知不觉地追寻儿时的味道。
它或许就只是儿时妈妈不在家时,爸爸带着出去吃的紫砂锅黄鳝饭;或许是早上吃的香滑韧劲的二两炸面肠粉;或许是每天放学妈妈带我去的那间面包屋的椰挞......
今年很早放假,回了一趟原来的家,现在的老家。一天下午嘴馋,想吃蛋黄酥,于是乎走到了那家从前老是光顾的面包屋。一进去,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店里的装潢,面包的摆放,连陈列的位置都十年不变。一下子觉得有一些时空交错。
在大城市生活久了,习惯了难以沉淀的味道。食品和餐饮也在不停地迭代,出新的菜式,新的口味——来留住客人。但是在家乡,一座三四线城市,它与一线城市比,似乎有点“不思进取”,随随便便就是一家十年老店,我可以肆意去寻味——寻找满足我同年味蕾的记忆,这些“不思进取”的店里,安放了我儿时的味蕾。
人,有时候还挺矛盾的。如果天天在一尘不变的地方,觉得乏味。可是在内心深处,又会渴望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地方能够让我们安放过去,安放那一切都还没开始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