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从我做起
从“心”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前(不管是对于生活还是社交还是各种方面),先问自己“为什么”。去做这件事能够获得什么,你的理念和目标是什么。同样,在展开高风险对话时,情绪的改变容易让自己忘记自己的初心,不经意间转移了自己的注意点。例如:恼火的时候,更想要做的是证明自己的正确结论给自己找不同的借口,对于性格温和的人来说,就是无条件的服从和忍让,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这个时候我会想到“黄金圈法则”即why how what的顺序,why的核心理念要贯穿整整一段对话,how就是如何处理对话中忽发状况,what是对话后的结果,也就是期望完成的目标。
2.关键词:关注你的真实目的
在第一点的时候我提到了关注你的真实目的。在进行对话的同时,可能会发生两种状况。一种是好的方向,大家观点一致,交流无阻。但更多的时候是各有各的想法,想法的冲突容易造成口角和互相无法忍耐的结果。在我看来,这个时候自己要先意识到并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在继续接下来的讨论。如何让自己快速镇定下来呢?自问“我在做什么?”“我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做的能达成我的目的吗?”“如果不能达成,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改变双方的关注点回到正确轨道?”在举例的案例中,我觉得能继续进行的原因还在于做事情必须要表里如一,如果在左边是压缩成本,右边知情的情况下扩大成本,被发现后处理起来会更加困难。同样,在展开对话的同时,要保持双方的平等和互相尊重。
3.关键词:拒绝“傻瓜式选择”
我把傻瓜式选择概括为“由情绪支配表现”。在对话过程中,总是会发生很多的突发状况,观点不合,还有性格不同(表达方式的差异:婉转,直接),会影响自己表达的内容和状态。容易情绪化表达,语无伦次,丧失了理智。这个是建立在忘记前两点的基础上,也就是情绪表达可能会让你短时间忘记自己想做的和根本目的。书中教了我们一个处理的方法:学会对比说明。阐明自己的目标,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我的理解是:对不停反驳和明哲保身导致的可能结果的思考),和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对话过程中,要对他人情绪的转变有一定的把握,并且要保持冷静的心态反复思考自己的作为。这里会让我想到情绪ABC法则,事件A导致结果C总是由一个情绪B的影响,我们要做的是弱化B的消极影响,让它在我们的事件中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