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本来是一个非常紧张严肃的地方,可是眼看一间教室变成三分之一考生的卧室,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
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的留级。
留级是学生在本学年学习经期末测试总评后,成绩没有及格,要留在本年级重修 ,回炉重锻造。我曾经有一个小伙伴。小学一年级上了四年。
那时候,进入中学要参加考试,考不上就不能上初中,他没考上,也就上不了,可以留在五年级复习一年,来年再战,他不干了。小学本来五年他上了九年,学历就是小学毕业。
上初中那会儿,留级是很麻烦的事,有名额限制,留级的人都是成绩中等自愿多待一年提升成绩的,需要有人,没人的要找人,才能留上级。
后来,国家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允许留级了。不管成绩如何,一车到达初中九年级,中间除非有病——才能休学,也还不能留级。不过有人想方设法利用这个来达到留级的目的。
这可就苦了我们初中老师了!
小学没有升学任务,不管好坏,反正都要送走。有一部分学生,从一年级就没打好基础,成绩差,一路晕晕乎乎地上来,各科成绩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语文不会写字,数学不会做题,英语就是天文,初中的理化简直不知所云。这不,今天监考,就遇到这样的现状。或许有人不以为然:你要看主流,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要管中窥豹,不要因为极少数人的现状有悲观的想法。
但是我从上午监考到下午,一直感到心塞。
上午考语文,30个人,有一个同学,从开始一直睡到结束,就写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同学的脊背上,有拔罐子的痕迹。说真的,我活了小五十岁,还从来没有去拔过火罐。他小小年纪,一身横肉不说,手指上的纹身,也让我觉得,有点小混混的感觉。我敲击桌子提醒他不要睡觉,他连头都没抬,我没有提醒第二次,因为你叫不醒装睡的人。而且我也担心,惹毛了他给我几句,打我一顿,我揭不掉。在今天,学生干啥都有理,一旦发生纠纷都是教师来兜底的现实面前,我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
靠窗的那个男生,古诗写了一句,后面随便回答了一点,开始长眠不起,直到结束的铃声响起,他也没有抬起头。
北面一个男生,长得五大三粗,就写了一点作文,我随便看了几句,无非说他不愿意上学,不是上学的料,可是老师非逼着他学习,他和老师吵,和家长吵,吵到最后都不问他了,他感觉快乐极了,这才是他想要的生活,可以吃吃喝喝,打打球,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以后可能会吃苦,但是走一步算一步,到时候再说吧。
作为母语,学了九年,居然有交白卷的,考不及格的。基础教育怎能不让人堪忧?
下午理化考试,形式更加严峻。选择题随便蒙蒙,然后睡了三分之一还要多,其他大题基本不会者占绝大多数,一个考场只有十来个从头到尾在做题目。一个小女孩,我提醒了一下,她居然很给面子,强撑着做了几题,可是不一会儿,又趴下睡了,整理试卷时发现后面大题几乎都是空白。
我们那时候有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的孩子,就怕数理化。
我不由得想起这不让留级的害处了。小学知识就没有学会,地基没有打好,如何起高楼,建大厦?基础教育摇摇欲坠。据说以后高中教育也要普及,初中就已经厌学、不学,啥都不会了,还怎么学习高中的知识?作为白丁,即使再一路晕车,晕倒高三,也是啥也不会呀!这样的升级有意义吗?高中文凭,小学文化,这样就算提高学生素养,国民文化水平了吗?
想想被时代潮流抛弃的留级手段,不是没有好处。我们这样不管学生在本学年段修的如何,只管这样一路绿灯开下去,结果大红灯笼高高挂,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了学生的青春时光,而并没有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思想道德修养。不能根据学生情况,因地制宜,只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地处理,后果很严重。
看到那么多同学,在考场上酣眠,我不能不感到心塞!我为义务教育的普及的初衷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感到悲哀。宋朝有人直把杭州作汴州,今天那么多人直把教室当卧室。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能不能分门别类,因材施教?给愿意继续就读基础又不太好的同学一个留级的机会,而成绩差又不打算继续就读的同学,完全没必让他们参加升学考试,浪费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了多出人才,我们不能不殚精竭虑,认真考虑如何解决这让人头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