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信念系统
信念,价值观,规条
信念: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是原因
价值观:事情的意义,可得到什么好处
规条: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举例:
上班时间应该好好工作,应该保持良好状态,这样才对得起公司才对得起自己领的薪水
(信念和规条混淆)
改:
成年人应该负责任,拿钱就应该办事,办好事,因为这样才能获取别人(同事、领导)的尊重和肯定,所以上班时间应该好好工作、应该保持良好状态发挥应有价值
每个人都有很多信念系统,但绝大多数存在于潜意识中
02改变信念系统的方法
(1)松动信念
1)改变标签
原信念:上班没有好好工作就是不负责任
改变标签:上班没有好好工作是负责任
2)改变标签的定义
什么是不负责任?
上班状态不好时不让自己休息,一直逼迫自己处于奔跑状态,最终承受不了压力没办法坚持完成工作,这才是不负责任
3)审视背后的正面动机
(这样做会让你变得怎么样?会给你一些什么重要的东西?)
上班没有好好工作使我能关照到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使我能停下来探索情绪背后的信息,使我能根据情绪的指引了解自己调整自己。一个稳定的我,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工作也会更有质量。
4)极度延伸。把维持旧信念的终极结果明显化,继续这样做最终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继续要求自己上班总是好好工作不能允许有时候没有好好工作,一直压抑我的情绪忽略我的情绪,会让我越来越耗能,工作耗能的状况将得不到改善,我最终可能会越来越惧怕工作对自己也越来越没信心。
综上,先让内心的旧信念系统动摇,才有动力去思考。
(2)破框法
1)应该如此
事情发生了自有发生的理由,我未必能知道,但我必须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
如何配合已经发生的事情,给自己制造成功快乐?
2)托付心态
我们的成功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只可以由我们自己找到。
不托付给公司,不托付给他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不托付给外界。
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的自我价值,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
我好,你好,世界好。
3)没有办法
在你得到成功快乐的路上,什么是你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某个目标是否值得我去努力,只有我本人知道。
凡事总有三个以上的解决办法,我总有选择。
(3)意义换框法
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意义都是人为加注的。
这是一个主观建构的世界。
一件事,可以有各种意义,可以有坏的,也可以有好的。
举例:
因为只是一味地开发课件,所以我觉得很无趣。
事件不动,把“果”换成相反的,把“因为”换到新的“果”后面(至少6条原因,再筛选)
只是一味地开发课件,我觉得很有趣,
因为我可以不断提升我的课程开发能力
✓因为我可以好好梳理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流程
✓因为多开发几门,后面遇到新课程开发我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
因为课程的内容很重要,我能把控内容对我后面的授课很有帮助
因为这更适合我当下的提升安排
✓因为我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理解更多的学习方法
(4)二者兼得法
限制性信念:得A失B,得B失A
假如A与B是可以兼得的,我需要怎么想或做才能实现?
(5)环境换框法
环境不同,价值不同
举例: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是不会有人买的
换:
瓶装白开水作为饮品,在什么环境下会有人买?
(6)价值定位法
一个人对一件事持有的价值观,希望这件事带给他的各项价值,需按大小轻重做出排列。
意识层面会有一种排序方式,潜意识层面又会有一种排序方式。
这两种排列方式的差异越大,一个人的矛盾感和无力感越强。
价值定位法,找出潜意识里的价值排列。
通过询问进行探索,探索受导者的主观价值。
以同一个句段开头,问四个问题:
什么最重要?
能够带给你些什么?
凭它,你可以得到什么?
你最在乎的是什么?
一份理想的工作,什么最重要?
有自由的时间
有较高的收入
理: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一份理想的工作,可以带给我些什么?
带给我面子,带给我光环
带给我生存的能力
带给我生活的能力,让我能按自己的想法活着
凭着一份理想的工作,我可以得到些什么?
可以得到开心和快乐
(什么情况下会开心和快乐?)
有目标感时,有所追求时,清晰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在做什么时,有一种充实感
在一份理想的工作中,我最在乎的是什么?
最在乎这份工作是不是让我活出了自己,能不能让我活出自己
(什么情况出现,我会感觉活出了自己?)
有追求,笃定感
什么是笃定感?
关于正在做的事,我心里有清晰的思路清晰的想法,对于这件事怎么给别人呈现价值、提供价值,我能说出个一二三。
--我需要能胜任这项工作
怎么判断能胜任?
--能清晰表述,能交流,能分析。
我的价值感,在一次又一次的从凌乱到清晰中不断建立。
只是我容易迷失在过程的凌乱中
凌乱使我感受到了不安
告诉自己,所有的不安都是因为新边界的触碰
而新边界的触碰,意味着成长,意味着我走在我想走的路上
接受成长路上的疼痛感,接受它、包容它、耐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