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就像梁静茹歌里唱的那样“时间还很多,你可以等我”,其实人本来就是个自然体,是要全部经过生老病死这一点没错,但是哪一部分在某个人身上什么时候降临,这就真的不知道了。
很多人说自己就是社会的小渣渣,什么都不多,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可以拿时间来浪费,可以顺着自己的拖延症,那些事情今天做不了明天做,反正是基本可以无限期往推。那真的又错了呢。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永远无法预测未知,所以后面的一切都无从得知,当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时,你应该尽可能的把握好现在的时间,把该做的能做的都尽力去做,将来可以少一些遗憾。
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很厉害的作者的推送,主题就是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天,你会怎么办?我简单做了一个统计。所有人的答案里比例最高的一项是陪家人,这里面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要陪自己小孩子,一种是要陪父母,相应的肯定对应宝妈党和学生党;排名第二靠前的是陪自己的男朋友;排名第三靠前的是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之类的财产都告诉家人,让他们来花费;排名第三靠前的是陪自己的男朋友;排名第四的是录些自己的视频留给家人,想念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
三点里边有两点都是在陪伴,另外一点是把财产留给最在乎的人,让他们余生过得好一点。我看的时候特别动容,我如果写下最想做的事应该跟大多数人写的一样。只是我在想,这些事情平日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尽量的做一做,为什么那种感觉倒像是一种奢侈,平日里未曾进行,非得当做离世前的一种奖赏呢。
人类的观念就是感觉特别差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乐观太多悲观太少。甚至看这样一篇主题推送的时候更多的是看看别人想做的是什么,而没有想过如果自己真的处于这个境地,想要做的是什么。
我们时间真的没有很多,这世界上发生意外频率那么高,说不定哪天我们身上就发生了。所以我们要想的是该怎么样把这有限的时间用来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如果生命不是剩下只有三天,那当然工作很重要,因为你要工作获得劳动报酬进而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追求,但同时,陪伴也很重要,总要匀出些时间留给那些自己想留的人。比如,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就为他们做早餐,陪他们看电视,偶尔留出几天时间带家人去旅游,或者时不时的跟聊得来的朋友约个饭,出来聊聊天谈谈彼此近况,这都是特别好的生活方式里的润滑项。你在这些事情中得到的快乐跟你在工作里得到的快乐是远远不一样的。更有甚者,整日赖在家里,平日也不工作,那是不是该反省一下自己,如果在家里就好好陪父母,同时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去觅得一份工作,这样的生活才算是正常啊,父母也会开心呢。
生命只剩下三天,没人再想着去工作,不管穷苦的还是富有的,所有名利那些啊都已经置之度外,只想抓紧最后的时间陪伴家人。我是个很恋家的人,所以对于那些一心一意最后三天想着抱抱父母给父母做三餐带父母爬山的人,我是特别欣赏的。当然,我也确实不反对其他做法,毕竟各人有各人心里觉得最重要的东西。
有些事情真的是得想做的时候就去做,别拖拉到以后,很多时候没有告别的机会,连那三天也没有。
时间不多了,真的,想要抓紧的部分就牢牢抓住,爱不等待啊。
ps: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三天随笔系列(1)
来到简书真正写字的第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