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来自与契科夫《打赌》。
一个昏暗的秋夜,老银行间回忆起15年前举办的一次晚会,大家谈起了死刑问题。有人认为世界各地都应废除死刑,取而代之以无期徒刑。
“我不同意诸位的看法,死刑是立即处死,可是终身监禁却是把人缓慢地处死,使人受好多年的罪。你们说哪一个更合乎人道主义呢?” 老银行家反驳到。
但人群中仍然有不同声音,一位年轻的律师不以为然,“我当然赞成无期徒刑,好死不如赖活着嘛。”空气中有着一丝的硝烟味,气愤逐渐有点紧张。老银行家对年轻律师说到:“你说的不对!我敢打赌,你要是甘愿单独被囚禁15年,我给你200万。”
“此话当真?”
“在场各位都可作证,绝对当真!”老银行家斩钉截铁地答道,
“好,那我甘愿被囚禁15年,坐15年“牢”,”年轻律师慷慨答道。
在场的各位谁都没有想到,一场普通的辩论竟然会演变升级成一场赌注,而这个疯狂愚蠢的赌注竟然真的付诸实际了。之后的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年轻人搬进了老银行家在郊外的一栋别墅,开始了自愿囚禁。
虽然说行动自由,生活无忧,该吃的该喝的,生活上的需求一样也没有少,但唯独一样,不得步出别墅围墙之外一步。
在监禁的第一年,年轻人戒掉了烟酒,转而投向阅读,在书籍中寻找慰藉,日子过得轻松愉悦,似乎没什么不好的。第二年年轻人只索取古典著作,渴望从经典之中获取力量。第五年,他又要开始沾上烟酒了,并且抽的越来越凶,喝的也越来越多。在外面监视他的人说,他除了吃喝便是躺在床上睡觉,或是愤怒地自言自语,不止一次,听见他在哭泣。随后的五年里,年轻律师就在抽烟酗酒和看书阅读中来回摇摆,像时钟的摆锤,从一端摇到另一端,周而复始有迹可循。时而颓废暴躁,时而安静深沉,不知所以。
第十年以后,年轻律师时常呆呆地坐在桌前,一动不动。这时除了《圣经》,什么书也不看,但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开始读神学和宗教类的书籍。转眼,时间就走到第15个年头,约定之期一步一步向两位走来。
老银行家心想:明天中午12点就是15年约定之期了,他就要重获自由了,看来是我错了,还真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啊!
老银行家悄无声息地穿上大衣走出去,来到别墅。看到年轻人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脸色蜡黄,面如死灰,双颊瘪了进去,背脊瘦而狭长,深深地弯了下去,一只手支着乱蓬蓬的头,老银行家不敢相信,此刻他只有40岁。
他睡着了,桌上放着一张纸。老银行家拿起纸:明天中午12点,我将重获自由,就像我们之前约定的那样,但在离开之前,我想对你说几句。你的书本给了我智慧和力量,可我现在鄙视智慧和力量。这些在我看来都毫无价值,犹如云烟、随风吹散。为了以实际行动证明我的鄙视,我自动放弃200万元,我将于约定到期之前一天出去,违背契约,自动放弃赌注。
此刻老银行家内心不知是该悲还是喜,但他知道在这个赌约里,没有赢家。双方都输了,老银行家输掉了自己笃信不疑的信念,年轻律师输掉了自己的灵魂,失掉了人生的大好时光。
自由的身躯和意志对于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肉体的束缚限制和精神意志上的自由究竟孰先孰后?为什么人们在失去肉体上的自由,随着岁月的推移前行,终究会在一个临界点迎来精神、心理上的崩溃?我想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一点,人类生而自由,对于自由的渴望、需求是融入到人类的DNA里的。内心的丰富和精神世界的强大,终抵不过一颗孤独的心和寂寞的灵魂,是一个孤零零的点,这个孤点只有融入到网里,才会变到牢固结实,相互拉扯而又彼此依存。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