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泰姬陵后,我们来到了阿格拉红堡。阿格拉红堡位于亚穆纳河畔的小山丘上,曾经是莫卧儿王朝的皇城所在地,距离亚穆纳河对岸的泰姬陵约15公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阿格拉红堡最初是由莫卧尔王朝的第三代皇帝阿克巴于1565年出于军事目的而建造的。这座红砂岩的城堡,有着高高的城墙和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圆形箭楼。在阳光的照耀下,城堡给人以高大雄壮,坚如磐石的印象。与白色泰姬陵的阴柔秀美相比,阿格拉红堡则显得阳刚强悍。
阿格拉红堡的占地面积很大,达到1.5平方公里。我们先通过一条长长的甬道来到一个宽敞的场地。
场地上有纵横交错的人行道,以及被这些人行道分割而成的一块块草坪。
在宽广的草坪一侧,矗立着一座美丽壮观的建筑物,它称为贾汗吉尔宫,是阿克巴大帝为自己心爱的儿子即后来的莫卧儿第四代帝王贾汗吉尔所建的。阿克巴征服了大半个北印度之后,便注意协调伊斯兰教教徒与印度教教徒之间的关系,怀柔治国。他将印度教和耆那教的传统建筑与外来的伊斯兰教建筑综合起来,产生了“阿克巴式”建筑。贾汗吉尔宫是一个典型的阿克巴式建筑,也是城堡中规模最大的住所,宫殿顶部两端各耸立着一座塔。
场地的一角,有一座城堡门式样的建筑。
我们穿过城堡门,来到了另一处宽敞的场地。
这里像座花园,里面有好几块大面积的草坪,它们与道路之间有修建整齐的灌木隔离,几棵大树点缀在绿地之上。
这里还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它的正面有9座雕刻豪华细腻的花瓣形的大拱门,侧面有3座这样的拱门,大厅内的有几十根廊柱。大厅全部采用大理石结构。它被称为公众大厅,是帝王处理政府事务和聆听臣民谏言的地方,也是用来接见王宫贵族或重要的外国使节的便殿。
然后我们原路返回,走进贾汗吉尔宫参观。
我们穿过大门进入贾汗吉尔宫的中庭。这里是印度古典式的矩形房屋,四周有二层小楼环绕,如同一个非常精致的四合院。它融合了印度和伊斯兰教的风格,是典型的阿克巴式的建筑。
而阿克巴大帝的王位的继承人,莫卧儿王朝的第四代皇帝贾汗吉尔,却将他的大权交给了他那聪慧、贤淑貌美的波斯妻子。当时,相对于莫卧儿王朝奉行的中世纪伊斯兰教,波斯文化更加先进、文明。在王后的影响与努力下,莫卧儿王朝在绘画、建筑、文学、服装、风俗习惯等方面,在印度文化中吸取和融入了大量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元素,使印度文明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
我们正在参观时,忽然来了一群小学生。他们给我们的参观带来了活泼的气氛。
小学生们落落大方,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看见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我心头一热,请求与他们合影,孩子们也非常高兴与配合。
这是我第二次在印度与孩子们合影。此时我不禁回忆起第一次与印度孩子合影的情形:那是在去佛教圣地灵鹫山的路上,我们在一处乡村停车场休息一会,看见了几个衣不蔽体、打着赤脚的农村孩子。我对他们的贫穷状况感到震惊和同情,与他们合了影,并给了他们一点零钱。
两次与我合影的印度孩子们的生存状况的差别太大了。看来缩小城乡差别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任务!
古代印度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更差,可是帝王们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莫卧儿王朝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建造的建筑尤其奢华。他偏爱大理石,不管财政状况如何,都不惜在建筑上使用大量的白色大理石,并镶嵌上许多珠宝。同以往用红砂岩建造的刚健粗犷风格的建筑相比,这些大理石建筑显得典雅、精致。
茉莉宫是一处极其豪华的宫殿,白色的大理石精雕细琢,镶嵌以珍贵的彩色宝石。其细部看起来非常精美,大理石上镂空雕刻真是巧夺天工。虽然洁白的颜色被几百年的时光染成了米黄色,但显现出成熟和历史久远感。
可惜一代枭雄沙贾汗,晚年被他的儿子奥朗则布轼兄篡位后软禁于此。痴情的皇帝最终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华丽的牢笼。
茉莉宫上的这座八角形的石塔小楼,是看到泰姬陵的最佳位置。据说,当年沙贾汗被囚禁后,经常默默地坐在此楼中,怀着无限的思念之情,望着泰姬陵,倾诉他那一颗孤寂哀伤的心,直到九年后忧郁而死。但有幸的是,沙贾汗死后被合葬于泰姬陵内他的爱妃阿姬蔓芭奴的身旁。
沙贾汗宫的后宫,有一个“安格里庭园”。“安格里庭园”内的建筑群蔚为壮观,有楼、亭、宫、廊、顶台、四合院和大花园,建筑风格集伊斯兰教、印度教之大成。站在“安格里庭园”里的任何位置上都可以看见沙贾汗晚年眺望泰姬陵的八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