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说的是洗车,但是也要从车说起。
汽车这东西,十来年前在小城市还算是个稀罕物,记得我村里那时候娶媳妇用的两辆车,一辆是出租车挂了个彩带红花拉新娘,一辆是拉家具的小货车,可见私人轿车的稀缺。
最开始的时候汽车不多,最常见的不过是路边的小饭店便利店兼职代客洗洗车,两个穿长筒雨靴的中年人,一个桶拎水,一把长刷,两块毛巾,做做路过的生意,大货车小汽车都可以洗,大车十块小车五块。他们赚不到啥钱,车子也只是洗干净泥巴罢了。更多的人后备箱自己备着水桶抹布,开到河边自己拎两桶水就搞定。专业洗车的很少,小城里就那么两家。
普通人的思想总是后知后觉,跟不上经济的发展,仿佛春风一场,从神车QQ开始,人们突然发现两三年的收入就可以买一辆挺不错的家用汽车,互相攀比之下,不管买车有没有多少实用价值,汽车开始普及。
洗车店这一行,也跟着车的兴起而越开越多,越开越大,越开越豪华,越开越像开不起的样子。
开始买点水枪租个店面就可以开个洗车店,后来两间铺面成为标配,门头广告又大又亮镶嵌着宝马奔驰大众一排车标,店里全墙瓷砖,走水格网,装修得灯火通明,还要安排客户休息区,汽车配饰摆放区,雇一个保洁阿姨和几个收徒弟为名义的流水廉价小工,一个基本的洗车店开起来二十万的成本往上。
服务价格么,小车二十,越野三十,一天随随便洗四五十台车,房租水电人工去除掉还有很大空间;利润更丰富的汽车贴膜,汽车配饰也是供销两旺,最开始的两年行情好,一年四五十万纯利很轻松。
尝先的螃蟹总是赚的多,聪明的先行者会找几个据点开启复制模式开连锁店,壮大声势接保险公司汽车城的大订单,成本优势明显;闻风后进的往往入坑,入市者一多,这个原本没多少门槛的行业就迅速过剩并开始残忍的洗牌。
我常去的洗车店前年开的,市场已经洗过一轮牌了。店也是别人没坚持一年五万块转让来的,设备基本全新,前店主亏了不少。老板二十出头,中学毕业后父母不让出远门打工就学了这个手艺,学了两年自己开店,也算专业对口。
和印象中的洗车不一样,他们基本全手工洗车,手艺也挺繁琐。开始喷一遍软化剂软化泥块,高压水枪第一遍喷水冲洗大脏污,打泡沫,粗布手套擦去泥印,然后水枪第二遍喷洗干净,大毛巾收一遍水后,用小毛巾里里外外擦拭,最后用吸尘器吸车内灰尘,完了还要打轮胎蜡。整个过程下来需要两个人通力合作,工时最少也要25分钟,价格还是几年前的价格,轿车20越野30,大的店面轿车都30起步了。
我们会攀谈。
房租两间铺面一年四万五,雇了两个学徒工每位月薪2500阿姨3000,单纯洗车累死人不说,还只能保房租和工人工资。不像以前那么暴利了。
但是洗车是给车主的第一印象,所以必须得洗干净。车主满意了才会继续做其他利润高点的服务,比如贴膜换座套加配饰什么的。除了贴膜好一点,座套配饰什么的不少车主会跟网购比价,利润也不是很高,但比洗车轻松很多。
所以每辆车洗过后他会自己再检查一遍,小碰小擦的帮车主简单的补个漆抛个光。遇到宝马奔驰好点的车,亲自帮车主清洗发动机盖的灰尘,一遍遍的用气枪吹干夹缝的水。这些竟然都是免费的,所以一辆车洗出来少说得两三个人忙活半个小时。
用他的话说,他是用心在做,把每个车主的车当成自己的车来爱惜。竞争大,不用心客户就自然流走了。
除了业务内的汽车美容,他还自学了汽车补胎换胎,简单保养,代办车险,婚车租赁中介。除了汽车大修,基本的和车有关的事儿能做的基本都弄一点,尽最大努力留住每一个顾客。
每一项的收入都不是很多,但是一项项加起来,也是他把这个几乎人人可做的生意维持到今天越来越红火的原因吧。
我问他,为什么不尝试着做一下网络社群维护客群呢?也可以做做短视频本地直播,给人介绍汽车保养相关知识来吸引客源。
他耿直的回答让我意外的情理之中。
熟客的微信基本都有,车子有问题的都能联系到,偶尔发发朋友圈但不会组建微信群。保不齐哪个是同行,点滴的渗透拉走忠实的老客户划不来。
短视频其实想做,但是没时间没精力,稳住一批老客慢慢发展就够了,店面就这么大的承载能力,客户多了忙不过来。客户多了服务就没法精细化,服务不好砸了招牌,人心散了聚不起来。
看吧,其实很多外行人以为的真理并不一定适合实践。
其实让我觉得很舒服的是,他店里的卫生间总是弄得很干净,没有一丝异味水渍,洗手液厕纸都整齐的摆放在柜子里,吹风机烘干机也有。很多餐馆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