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正向可能性(30)”~“ 非常时期当非常应变”(第1786天)
今早看了一个直播短片,说的是宁波市的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在此次疫情的非常时期,给员工开出约4倍的工资,并整合了众多社会资源,让口罩的产能从平常时期整整翻了10倍还要多,也就是说一个月就创造了过去一年的产值。这与另外一家同类型、同区域、原来规模相近的口罩企业依然保持在常态化的生产规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该公司高层继续放大这种超常规的思维探索,开始迅速向更高附加价值的医疗防护用品延伸产品线,加速扩大这些市场急需生产线和中高端优质产品的投入,再一次升级了超常规发展的可能性。
常规思维的企业在常态化的环境中,可能每年增加10%或者15%就很满意了。遇到危机时刻的思维方式,如果依然不加大变化的力度,最多会按每年增长15~20%来思考设计,就可能会错过非常时刻中的突破机会!
拥有超常规思维的组织,很可能会采取市场倒逼、快速反应、压强快速加大的极端化思维,就可能创造每个月增加20%而非每年20%以上增长的突破效应!上述两家同区域同类型企业在同样的危机环境中形成数倍产出差异的成果,可能就是超常规思维和常态化思维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真实写照,值得我们认真觉察。
从正常状态转入“非正常” 时期,就特别需要极端化的、超常规的应变之法,而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就真的陷入了危机环境,被信念系统束缚了手脚,最终错过了无中生有的大好机会。
还记得十年前,当晨兴资本的刘芹拿出500万元投资只有两三个人的小米手机时,他用的就是超常规的思维方式。一个对软件领域非常娴熟的创业者雷军,偏偏去做一个以硬件手机为载体,且偏偏要从零起步进入竞争异常激烈的手机市场,但最终刘芹选择了马上投资,后来的投资回报率超过了880倍以上。因为小米并不是一家手机公司,也不是一家硬件公司或软件公司,而是一家具有超常规的思维和超常规整合能力的“非常态”的多方面追求极致突破的公司。
非常时期就需要非常思维和“以变求变”的非常突破,正所谓“法无定法,无中生有”,机会总是留给有智慧和有准备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