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中最先出现的1.5倍速,是大一时候练习的BBC听写。——题(扯)记(犊子)
真正让我的生活逐渐全面开启一点五倍速模式的,大概是源于小半年前自己开始在往返于校区的途中听逻辑思维中提到的一个问题——“五倍速听书到底可不可行。”
罗胖给出的答案是,这项能力在长期的培养之后是可行的——虽然起初五背书,在常人耳中听起来就是鸟语,但经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之后,仍然是能够逐渐接受并听懂这种语速下的内容的。
我仔细一想好像的确也有道理,因为起初自己在练习听力的时候也是一倍速都听起来吃力的很,也硬生生磨到了一点五倍速无压力,所以这二者之间背后的本质是相似的,只是难易程度不同罢了。
看似受到启发的我开始在生活中的各项事务提高速率——午睡从25min压缩到15min;烧饭的时候风风火火,以致于甚至看起来是手忙脚乱,菜还没切好就急着点火热油,再火急火燎的现切现倒;吃饭的时候总要看点什么...
直至我在四月份连续用一点五倍速看完了三部电影,甚至其中一部还用了快进功能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生活已经存在问题了。
Why am I always rushing?
看电影的本意是让自己放松的,可我却很可笑的想着,一部电影有两小时,而1.5倍速可以节省将近40min的时间,而这部分时间我可以拿去学习。
这在我现在看来真的是有些可笑,甚至有点可悲的。
吴晓波曾写过一本书,叫《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举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美国人总是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报纸,而英国人总是喜欢悠哉悠哉的吃完了饭再看。
在这两种行为中,都是吃饭和看报纸,但后者所付出的时间可能是前者的两倍,但哪种又是真正的享受生活呢?
答案不言自明。
反思我自身就有很深刻的体会——我为了节省几分钟的烹饪时间,经常做的菜自己都说含着泪吃下去,但其实往往多花几分钟不紧不慢的做好准备工作,食物的口感往往能够提升一大截;同样的还有吃饭时看视频/剧,那充其量只是泛娱乐化的时间消费,而对我们的精神世界毫无裨益,更不要提自己经常硬是逼着自己在吃饭的时候看TED talk,想想真是何苦;
但最深刻的反省还是源于自己当下甚至难以沉下心来看一部有深度的影视作品的现状。
我太赶了,以至于错过了太多沿途的风景,而在这背后更为可怕的不是错过这些生活中的乐趣,而是我失去了体察到他们,发掘到他们的能力。
先前朋友说我极端,彼时的我还不以为然,时下却是深以为意——我在出游的时候心里惦记的却还是欠下的进度要多少天才能肝完。
而这样的心态使得我常常在过度紧绷和过度放松中来回切换,从无平衡可循。
但人生不应当如此,我们是需要努力不假,但我们同样需要合理的休息,放松,以及享受。
这世上重要的不仅有自己必须去做到位的学业和工作,还有家人,有朋友,有好吃的食物,有精彩的文艺作品。
但这其中的平衡,需要我们的努力。
We need to put heart and effort into to strike a balance.
其实说到此处倒是觉得应当要辨析一个观点,到底何为浪费时间?
先说它的对立面——节约。经济学上有一个对节约,或者说通俗点,省钱,的很到位的解释:在不牺牲原商品/服务效用的前提下所少付出的对价,是为节约/省钱。
所以“浪费时间”这个观念其实有些时候是被我们所误解的,比如我经常慌里慌张的备菜热锅同时进行,看似是节省了几分钟,但其实是以牺牲效用为代价的。
再比如先前说的吃着饭看着剧,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一种享受,但恕我直言,恐怕我们真的没有能够百分百地体验到手中食物的美味。
更不要提还很可能不知不觉就摄入了高额的热量。
(别问,问就是错过。手动微笑。)
而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诶这好浪费时间啊”,其实更多的是觉得某些事情自己可以x分钟做完,而对方却用了x+n分钟完成。
说不准双方同样是做一件事,但获得的效用却是截然不同的。
慢的人自然有慢的道理和乐趣。
相应的,1.5倍速的生活模式也绝非一无是处。
它应当被用到可以割舍的不重要的方面,比如非必须的娱乐和休闲,比如较高频次的社交网站以及其他一切剥夺我们注意力的流量手段。
而非那些值得我们花时间,甚至看似是“浪费时间”的选项。
我希望诸位都能够努力学习&工作,然后尽情的把时间浪费在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