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孩子会来干扰我们,我们这个事情很重要,孩子不断干扰,没有办法好好做事,这个时候心里自然会有烦躁的情绪,但如果这股情绪力量没有调和好的话,那可能会直接对着孩子吼,那孩子可能很伤心。这样的情景我们怎么来破解呢?
首先七岁之前的孩子是很依恋父母的,他会来找父母给你分享什么啊,会要求你帮忙啊,这一切对孩子而言都是正常的,就像我们要做事是我们的正当需求,所以我们做事情时,孩子要找我们玩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七岁了,七岁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还是很依恋爸爸妈妈,那就要反思一下,孩子独立性为什么这么差。如果孩子超过七岁,你在做事情之前给孩子设个框架,接下来妈妈要做什么,要多久时间,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配合者,如果对孩子没效果,孩子还是要经常打扰你,那可能意味着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不够,这个是要反思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过去你做的怎么样?
对于我家的孩子四岁,我经常这样沟通,妈妈需要看书,妈妈需要工作,妈妈也需要陪你玩,这样孩子接受的信息是妈妈不仅仅只需要陪我,妈妈还需要做其他事情。有时我在喝茶,孩子来找我玩,那我会说,现在是喝茶的妈妈,等妈妈喝完茶,妈妈再陪你玩好吗?孩子就很干脆,因为她从小就知道妈妈不仅仅只有陪伴她的身份,妈妈还有很多身份。
让孩子一点点产生这样的认知很重要,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孩子一出生理所当然要全部占有妈妈,因为妈妈全然的爱,她才能够更好的活下来。这个时期叫全然依恋阶段,孩子觉得要全部占有妈妈,并且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孩子从小就要慢慢接受这样的认知
那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七岁之前的孩子和成人之间的认知还有很多区别,因为孩子之前活的非常本真,有时就算孩子的认知层面她知道,但很多时候还是忍不住。那我在做事,孩子来找我,我会给孩子设框,再过五分钟或者十分钟。人是活在时空里的,空间就是环境,空间加上时间就组成了我们的美丽人间,让孩子发展出一种对于时间的觉知,这个是很重要的能力,对自己的时间有觉察的时候,其实是对自己的行为有觉察,因为我们的行为行为加起来就是时间,时间记录的就是一个个事件。所以我会给孩子设置一个时间框架,当我结束工作陪孩子玩的时候,我会给她一个正反馈,我会说,妈妈今天这个工作完成的很好啊,为什么完成的很好呢,因为你陪在妈妈身边,你安静地玩玩具没有打扰妈妈,你在妈妈身边,妈妈觉得很温暖。那你在玩玩具的时候,妈妈也陪在你身边。这样孩子会感受到我在陪妈妈,妈妈也在陪我,我们各自独立又有连接。这样就达到了一个双向的满足,既满足了孩子这份陪伴的需要,又满足了自己做事情的需要
还有就是孩子真的控制不住自己,那我会给客户设置框架,我会对客户讲,我的孩子在旁边可能会有一些干扰,那我可能中间会去安抚孩子而中断我的工作一会
还有一种情况,你在做很重要的事情,正处在心流状态,可是孩子在你身边吵吵闹闹,那你难免就会情绪不好,也可能就爆炸了,可能骂孩子啊,语气很凶啊,这个时候怎么办呢?首先这个时候,孩子因为你这样的回应,他会非常伤心,他理解不到父母有压力,他理解到的是我不好,我不对。所以有时候我们恶劣的态度,孩子真的会很伤心,他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自己很糟糕,就是会形成这样的负面的信念。
那这个时候你已经朝孩子吼了,孩子也伤心了,那怎么办呢?接下来就是首先认知层面的,帮助孩子去转化,对孩子说,妈妈不是拒绝你,妈妈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去工作,让孩子在认知层面有个转化,不是因为你不好,妈妈就朝你发火
然后就去回应孩子的情绪,孩子已经哭了,那就抱起孩子,对孩子说 你现在很伤心对不对,对不起哦,妈妈刚才的情绪人跑出来了,好吓人啊。这就是回应孩子的情绪,给孩子说对不起
那这样的话,先转化孩子的认知,然后回到孩子的情绪,孩子可能就被疗愈了。孩子就不会陷入到那种无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