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关荣在《混沌的故事》中讲过,一个紧致系统若是非周期、非收敛和非发散的,那么就是混沌的,周期三蕴含混沌,这是对于一维(点)的离散系统而言,不知道大家看过三体没有,就是假设一个双体互相围绕旋转,再增加一个质量远小于他们的第三体,那么这个第三体的运行轨迹将是无法确定的。
一般来说出现三维以上就是混沌出现的时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物理学家费根鲍姆对生物群落数量做出的一个数学模型,当系数R=3.57后,周期会变得无穷大,可以理解为混沌出现。
基础物理像哲学一样解释了这个世界;数学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想起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认识论和科学的相互关系值得玩味。它们相互依赖,认识论如果没有科学相伴就成了空架子,而科学没有认识论,无论怎么想象,都是丑陋和糟糕的。”
前段时间我把混沌和矛盾联系起来了,我写过一篇《命运是注定的》,后来又删除了,文章内容主要是我依据对分形理论的认识,通过类比宇宙是呈现熵增的趋势,最终会走向“热寂”,太阳是有生命的,人是有生到死的过程,人生的每个阶段存在一定的确定性,最后得出结论的时候已经很勉强,因为我无法再往下继续类比。勉强收尾之后,细想一下还是删除了。
因为再继续类比更具体的十年、五年、一年。不确定性将越来越多。后来,我当不确定性开始出现,理解为混沌或者矛盾点,过后也就把标题改为《假设命运是注定的》,来倡导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哲学价值观,因为我也认为,一个自由的人很少考虑死亡,他的智慧在于对生命而非死亡的沉思。
世界是合乎理性地构造吗?我是相信这样的,世界不是混沌一团或随机耦合的,反之,科学表明,万物被最大的规则和秩序笼罩。秩序是理性的一种形式,虽然这个世界是非线性的,但它也是无数个线性来表示。以小见大,以管窥天,便是这个缘由。这里,我也想提及一下思维导图,因为它的思考脉络也是如此。
今年,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执政,很多人说因为这两件大事世界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不确定性的增加,科学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不断挖掘出非线性世界中更多的细节秩序,然后将前沿科技运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把人类社会提上真正的信息化时代,与此同时,社会结构更加复杂,更多不确定性的细节也将会产生,特朗普的上台和英国脱欧只是涨落有序而已,全球化只会更近而不是更远。
我们每个人起初都是一个零维的点,然后慢慢长成一维的线,二维的面(小时候我们看的二次元的动画片),三维的立体(现如今我们看的3D电影,以及VR,AR的到来)。如果按康托尔分形计算值,最后将是零,那么世界真正的起源就是“无”,那时就再也没有混沌了,秩序已经完全建立,一切都将是确定的,只是时间是有限,因为熵一直在增加。
最后,我想结合我自己对混沌的运用,谈谈对我的影响。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但三五年内我们应该像国家制定五年计划一样,给自己的人生做出一定的规划,随着我们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我们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将会更有把握的知天命。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我们都可以做出三五点结构性的规划,把这几点作为我们日常的自律约束,就能应变更多的不确定性。就像一栋房屋,选好地址、打好地基、建造结构、选取好材料,其他的就可以个性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