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那点事 03.02.03 概念的误区---迷失

沟通那点事 03.02.03 概念的误区---迷失

    在沟通中,如果参与沟通的双方对于同一个事物的概念(定义)不同误区必然产生。

    词不达意导致的沟通失败往往引发关系的破坏。遗憾的局限是有时候我们真的找不到恰当的词汇去组织我们所要表达的言语,因此人们通常在非常类似的词里挑自己最常用的使用,从而忽略了对方对同一事物的界定和理解。例如,'符号'这个词,它很容易随使用者的意愿用类似相近的词语,如信号signal ,图标 icon ,象征 symbole 来表示。没有人能从这样的局限里逃脱,这种误区的连锁反应甚至可以被怀疑成我们自己缺乏勇气或自信。然而,

大脑皮质的网络属性分析揭示了自发的神经活动机制,对皮质之间的连接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大脑功能网络的遗传性分析提示了人类大脑经过处理信息效率最优化的进化来支持全局的计算和信息整合,”1

    在火石光电之间,“冲口而出的往往就是是真话”,“最让人心动的感觉莫名的启于毫无心理准备的时刻”,对于任何问题,人脑地运作会提供最优化的答案。 那么也就是对于以上的事项存在两种诱因的可能性,又或者只有一种,这就是对于问题,我们根本不具备相应的知识或不确定的知识来回答或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缺乏勇气或自信源自于自身知识的匮乏, 其本质实际是由生理现象如脸红、呼吸急促、瞳孔睁大所表现出来了。

       这因此所谓咬文嚼字就来的格外重要,从根本上指向的是知识的积累所导致关于概念和定义所造成地,在类别指认和分辨上的精细,从而使语意只能用一种方式去理解。

    然而,这从语言到生理到符号的跨越,回到语言的本质里,意指作用在能指和所指的矛盾。前者作为文字为符号,2后者以文字符号作为形式输出了意义概念,两者在人脑在相互影响的和谐与矛盾的共存!



1. 徐君海, 尹讯涛, 刘树伟, et al. 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网络的遗传性[C]// 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 2011.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