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二岁这个年纪,在古代都成家立业好几年了,现在我们只在象牙塔里虚度,一直一直活在美好憧憬的未来,活在怡然自得的当下,听风看花吃酒去大理,做着文艺青年的样子,但也仅仅只是文青的样子罢了。
文青,用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至少现在我是这样觉得的,仔细想想,在现在这个物价坐着火箭飞速前进的当下,你没钱,怎么悠闲懒散的晒太阳过日子?没有大把的毛爷爷支撑着,你能安逸又忧伤的孤独旅行?你能在背着画架走走停停,且听风吟?以为真正的文青是不食人间烟火吗?
当然,那只是你所看到的泛滥的美好,文青当然不可能一路背着画架左右流浪,至少会有一辆车,外加几身看似便宜实则昂贵的衣服,再配一个几位数的相机,否则手里的文艺照片从哪来?
生活哪来那么多风花雪月诗酒歌?生活就是回归平淡,回归柴米油盐酱醋茶。
当你怀着宏伟文青梦打算一路黑到底结果被生活铸就成沧桑老男人的时候也许也会默默点只烟,鄙夷当代的又一批年轻人做着同样的梦,装着同样的X,以过来人身份在他们必经路上默默喝茶看报,等他们脆弱不现实的梦想被粉碎的不堪一击,到时候又跟你的后辈说说当年在这条路上的如何传奇以及在人生巅峰选择大隐隐于市,当然,这个时候你肯定会为曾经的败落加个滤镜,润色润色。
我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文青,也不清楚文青的定义是什么,但我回想母亲说过的往事,大抵那个年代文青才是文青。
母亲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普遍都文青,穿个格子的背带裤,戴着呆滞的圆眼镜,留着个当时各大明星都有的同款刘海,拿钢笔写一手漂亮的字,得空还相约骑个自行车,垮个小竹篮找块空地,野餐布一铺,享受着春风与阳光,即兴来首诗,哎哟,文艺不?简直文艺的不要不要的。
可现在呢,早上穿着职业小套装,踏着哒哒哒哒的小高跟,严肃进行着一篇又一篇的中英文翻译,下班跟菜市场的菜农因为5毛钱争的面红耳赤,回到家里挥舞着锅铲教育我,看我重复着当年她的打扮,语重心长的教育我不知人间疾苦。
只是现在我们管那样的打扮叫复古,管那样的刘海叫空气薄,我们用单反,社交软件代替钢笔和信纸,用手机里的顾城和民谣,取代即兴创作的诗歌。
那个时候,或许他们青涩,可却是实在的纯净烂漫,大约是对文学的热忱,发自内心的想要像诗人一样,满肚子墨水,浑身透渗洗不掉的书卷气,随口是荡到深处的感悟,故此他们愿意花时间在个人的修行上,潜心研读各类诗集,夜深人静时分,偷偷在本子上写下一行行娟秀的钢笔字。
大约是遗传到了我母亲,穿上半身棉麻裙在不说话的时候恍惚也有一瞬间是个吟着“待到旧城花开时”缓步而来的人儿,尽管我从事艺术后,免不了身边的朋友会觉得我文青,可我深知我只是“文青”我算不得真正的文青,因为我的底蕴实在不够,也许等我再修炼几时,或许能禅悟一点点,至少我现在不是。
要明白,文青不止是有钱,还要有钱有文化有烂漫情怀。
愿所有在文青路上奋斗的人成为一个真的文青,为这个复杂的世界活进一点实在的美好,从内而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