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奇文得赏识

大宋仁宗嘉祐元年5月,卞梁都城突发洪灾,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此期间,更有无良商贩抬高物价获取高额利润。正所谓富贵险中求。

东京卞梁城号称繁华都会,天下通衢。为此,此重灾也引起了仁宗皇帝和当朝的高度重视。很快,相关的办事人员开库赈灾,挖明沟,引渠排水,整固建筑,不过几月光景,卞梁城便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热闹。

仁宗嘉祐元年开科进士,这场洪灾所凸显出来的问题,让皇帝对人才更加求贤若渴,为此,他十分重视这场科举大考。特下诏令让欧阳修主掌贡举考试。

当时欧阳修是汴京城的文学泰斗,为人襟怀坦荡,最能识人。一生提携了无数名人。

科举大考连续进行了三日,考生各自完成了考题。主考官开始阅卷。很快,欧阳修就发现了一篇奇文,文章中“赏疑从与,罚疑从去”意思是赏赐有疑惑之时,仍然赏赐,惩罚有怀疑之时,就不要惩罚。仅八个字,就将大宋百年国策讲得清晰明白,扎扎实实。欧阳修读完这篇雄伟精辟的奇文,又惊又喜,赞不绝口。

欧阳修突然觉得此文章和自己门下弟子曾巩风格相似,以为是曾巩写的文章。本想给第一,但又担心曾巩若拔得头筹,会引来非议,说他是自己门生,存在包庇贿考的情况,影响曾巩日后仕途,考虑再三,决定让一个名次,取为第二。

可当执事官员挑开弥封,唱出学子之名时,他才明白这篇奇文是出自眉州学府眉山学子苏轼之手。而他的弟弟苏辙也中了进士。

想到因自己存一己之见,贬低了苏轼一名。欧阳修心里懊悔不已。为弥补自己的过失,他宴请了苏轼兄弟和当朝政贵到他门府做客,欧阳修这样做,相当于告知世人,他青睐于苏轼兄弟的文学。

要知道当时读书人都景仰欧阳修,能成为欧阳修座上宾是一份荣光。所以,当苏轼兄弟收到欧阳修请柬的时候,开心得眉开眼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