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复盘:这周讲的是安全感。
01安全感-信任-合作
之前第一次看这一周内容的时候完全是懵懵懂懂的,略过了安全感-信任-合作这个点,直到第二次的时候,我才明白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放弃一小部分的安全感,然后选择交给一个信任的人去完成这一部分工作,从而达成了与人合作的过程。
例如:我想买一所房子,我当然可以选择自己与卖家签合同,自己跑房管局、国土、地税、银行等去签合同过户、备案、纳税等等的工作,也可以把这些工作让中介公司去承担,原则上我放弃了自己亲自完成的机会(自己亲自统筹,了解整个过程,自己心中有数,视为安全感),而相信中介公司不会利用的对其的信任,去做一些违法或者损害我利益的事。这个过程可以看做是合作,签订的居间合同也可以看作一种信任或者是买家和中介之间的契约。
而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们很难与别人合作,因为ta会觉得什么事都自己亲身去做,自己了解过问,心里才有底。实际上ta们很难有真正的合作关系。而现实上,这一部分人难去信任别人,总觉得要自己作决定我才甘心,别人的方案,总有不足的地方,例如:价钱太高、性价比低、选择未到最优等,这样会令自己很大压力,其次与之合作的人承受压力也很大。例如要出去自由行,总觉得酒店挑不好,路线应该这样走才对,吃的也没有吃到正宗的……这部分人往往过分自信,觉得自己挑的才是最好的,但是同时又很脆弱,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努力以后,还得不到别人的赞赏,我们称之为“完美主义的玻璃心”。
02追求百分百的安全感,是百分百的束缚
很多时候工作中,总想把流程计划得完美一点,把方案再细化一下,期望这样,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会遇到比较少的阻力人甚至希望计划可以cover所有在实行中出现的问题。又或者把开头设计得更先声夺人,迈出漂亮的一步,花尽心思去把开头做好,到最后却虎头蛇尾,顾头不顾腚的。
其实我们永远不可能做出完美的计划,有因为我们还没有实行,不知道哪些预想的问题会出现,哪些不会出现,又会有哪些自己未曾预料的问题会衍生出来。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如果不行动,计划永远就是纸面上谈兵。实践,即使不是高屋建瓴,最起码可以把散落的砖头先砌成几面墙,不是一间完美的房子,也有几分相似。
俗话说的好:“不要幻想自己的泳姿有多美,不被淹死再说。”
03要符合父母的期望,是安全感也是枷锁
要克服这一点特别难,尤其是中国的孩子,很多孩子的成年以后,找工作、找伴侣、步入婚姻,甚至结婚以后都是按照父母的安排。父母会为自己的孩子挑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而孩子一直活在父母的保护下,其实很多时候都依赖着父母,并在他们身上找到的安全感。
心理上的解析可能是这样:“如果我已经完全按照你的意思去做,而且很努力做好工作,做出成绩,但是最后没有得到很好地结果,获得普遍人眼中的成功。那就是你们的不好(父母),你们的错,我已经按照你们的意思去做了,顺从了,还是不行,那之后呢?那我也没有办法啦!”说得就像自己的人生好像和自己的决定和选择无关一样,这令人深思。而且在父母“亲密”照顾之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仿佛也没有勇气,没有担当去承受自己做出决定后所产生的风险。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因为从小,我们就不能决定身边的事情,包含在婴幼儿时期,我们所作出的小选择,例如:爬到桌子边上去拿个小玩具啊,伸手自己吃饭啊,在草丛中追着小球跑啊……而家长呢?怕桌子角撞到孩子,所以父母给我们拿过来,递给孩子;怕吃饭吃到嘴上、脸上、桌子、地上全部都是,所以父母一口一口喂,甚至有祖辈追着孩子后面喂饭。在我们小的时候尚且不能做出如此“无关紧要”的选择和决定,遑论长大以后的考大学、选专业、选工作、选妻子……我们还有可以选择和决定的能力吗?估计没有了。
04操碎了别人的心肝,也是缺乏安全感
很多时候我们沉溺于一些花边新闻或者邻里八卦,其实是害怕自己缺乏谈资,一旦聊天中跟不上节奏,就感觉自己被边缘化了,被时代的洪流抛弃了。先不说那些花边新闻的半衰期其实特别的短,通常两三天就被新的新闻给替代了,还有就是这次聊得是内容A,下次别人就有可能忘了内容A,而去谈内容B .当你再提起的时候,别人还一脸懵圈,问:“我有这样说过吗??”
与其这样跟着别人走,倒不如去做一些半衰期长的事情,例如:看一本书、去一次旅行、学习几个快手菜......这样无论多久你都可以拿出来谈谈。但是要记得,别要会炒菜就嚷嚷,别看了几本书就推荐,别去了几趟国外就崇拜,别人通常只会泼你的冷水:“不就是........嘛,有什么了不起的。”真的,把别人的理解当作最难得的赞美,成长这些东西,遇到志同道合的可以分享,遇不到,请默默耕耘,保持向上。毕竟,你在茁壮成长,别人看到会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