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第二节课是八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世界园林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条分缕析作了全面、深刻的介绍,让我们体会到古代园林艺术的美。学习这篇文章,不只是培养学生关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语文能力,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苏州园林独特的美。
名家名作不好教,但执教老师却在短时间内拿出这节课,而且教的清晰,引的自然,学生听的明白,学有所获,实属不易。
首先进行课堂观察。
一、导课
课前自由朗读课文。(可见学生学习习惯好。)
情景导入: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享誉世界。
初步了解苏州园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铺垫
1.苏州园林资料助读。
2.作者介绍,叶圣陶,原名,籍贯,代表作。
3.写作背景。学生齐读。
给摄影集写的序言,说明文。
4.字词积累,轩榭等12个字词的读音。
重点提示“壑”的写法。
(四)教学活动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3到5分钟。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其总体印象如何?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3)文章是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
速读,展示。
(1)学生: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老师点示: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2)学生回答总体印象,老师提示找开头与结尾句。
板书:图画美。
一个字:美;两个字:完美。
(3)学生回答分享说明。
老师问:围绕什么来说?
学生回答: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老师强调:分享说明——3到9段。
照应四个讲究。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逻辑顺序。
老师追问:四个讲究能否调换顺序?
为什么不用空间顺序,而用逻辑顺序?
学生回答。
此处重点突出,思路非常清晰。
2.重点研读四、五段。
(1)这两段分别说明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技术与艺术有什么区别?
齐读第四段。
个读第五段。
(1)浏览,回答说明方法。
学生:第4段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第5段用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等说明方法。
围绕“摹状貌”,纠缠不清,老师试图解释,后又抛给学生。
学生说到侧面描写,老师点示正面描写。
老师强调表达方式,有描写有议论。
(2)解决第二个问题:技术与艺术的区别。
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答案,并讲解。
艺术:富有创造性,独创性,无法复制,给人以审美愉悦。
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复制。
3.总结写作特点
4.布置作业,课后积累拓展五。
接着进行教学评价。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课堂积累丰富,教学思路清晰,理清文章说明顺序时,教学重点突出,学生能够学有所获。教师语言清晰流畅,讲解有条不紊,有亲和力,有教学智慧。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碎问碎答过多。
关于说明方法的处理,本单元第一篇文章《中国石拱桥》中说明方法比较典型,已经重点进行学习,本课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方法,但不必纠结于其中一种出不来,影响其他问题的解决。
最后谈谈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时,可以紧扣具体语句来分析体会。
在梳理说明顺序时,可以根据课后作业第二题“课文多数段的首句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引导学生整体梳理,逐段研读,随手圈画关键信息,组成课中微文,这样就让学生整体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与行文结构,从而理清说明顺序,体会到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条理性。
然后趁热打铁,学以致用,参照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设计读写训练的小练习: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来写,并且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从而提供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讲公开课对于执教老师来说,是一次历练,对于听课老师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