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温度

晨光漫过纱窗时,我总想起一句话:"人生来便背着看不见的行囊,里面装着属于自己的使命。"它未必是惊涛骇浪的伟业,更像是春日泥土里的种子,顺着阳光雨露的轨迹,在日复一日的舒展中悄然生长。昨天的时光碎片,便在这样的顺其自然里,拼凑出属于我的使命图谱。

清晨操场上,橡胶鞋底与地面摩擦出细碎的声响,是我陪大儿子练习1000米。参加排球练习,从笨拙的传球到渐入佳境的配合,突然明白有些使命藏在重复的动作中,在汗水中懂得坚持的重量。当我陪着孩子们跑向操场做间操,感受着少年们蓬勃的气息掠过身旁,忽然想起自己初为人师时的忐忑:原来所谓使命,从来不是高悬的勋章,而是愿意蹲下来,用目光与他们齐平的温柔。

午后的备课室,键盘声与窗外的蝉鸣交织成歌。四篇文章在屏幕上渐次成型,写教育观察时想起某个学生欲言又止的眼神,写文化随感时忆起祖父曾讲的老故事。这些文字像散落的星子,连缀起我对知识的敬畏与分享的渴望。而戴着耳机聆听高中报考讲座、认真做完29道综合素质选择题的时刻,指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藏着一个朴素的认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总得先趟过一条流动的河。

暮色四合时,小儿子的作业本摊开在课桌上。他握着笔歪头思考的模样,让我想起上午在课堂上讲解电路题的场景——原来为人母与为人师的使命,都藏在一遍又一遍的耐心里。当他终于算出正确答案时眼睛亮起的瞬间,我忽然懂得,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刻意的灌输,而是像老榕树的气根,在日复一日的陪伴里,悄悄扎进彼此的生命土壤。

睡前看了三个小短剧,选择在上班时间坚决不刷剧的自律,原来也是使命的注脚。它提醒我:真正的顺其自然,从不是随波逐流的懈怠,而是清楚哪些是滋养生命的星光,哪些是消耗时光的浮尘。就像排球场上的每一次跳跃、讲台上的每一句讲解、作业本上的每一道批注,都是使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象化——它是脚踏实地的耕耘,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明知平凡却依然全力以赴的热忱。

夜色渐深时回顾这一天,忽然明白使命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山巅,而是脚下正在走的每一条路。当我们带着觉知做好眼前事,无论是守护学生的成长,还是陪伴孩子的时光,抑或是坚持自我的精进,都是在与生命最初的约定温柔相认。原来最好的顺其自然,是让每个当下都成为使命的注脚,让平凡的日子因为用心而熠熠生辉。

此刻窗外的月光正静静流淌,明天又会是新的旅程。而我知道,只要带着这份对使命的温柔觉知,每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都会在顺其自然的奔赴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