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都会陷入“求助误区”,无论是求学、求职,还是结婚找对象,都特别爱询问别人的建议——
这个学校怎么样?这个专业怎么样?
这家公司怎么样?我应该去大城市闯一闯,还是回老家考个公务员?
这个男孩子不错,就是家里经济状况一般,我应该嫁给他吗?或者,我妈安排的相亲对象长得很好看,但是脾气娇蛮,我应该跟她试着谈谈恋爱吗?
……
每一个问题背后,都充斥着这样或那样的声音,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如果只是盲目听取别人的意见,你一定会淹没在建议声嘈杂的海洋里。
与其这样,你是否应该想一想,你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适合什么?
前几天表妹小妮给我打电话求助,说领导觉得她工作量不饱和,想让做出纳的她兼任采购部的一部分工作。不过,这项新任务跟她本身的工作也有一些交集。领导让小妮考虑一下,当天下班前给答复。
小妮本来觉得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才刚入职两个多月也不好拒绝大领导,就准备接下了。然而这时,几个同事前辈跳出来说:“干嘛要做别的部门的事?”“采购工作最容易出错了,搞不好就要被老板骂。”
小妮听了同事们的“建议”,一下子就懵了,跟我说:“我现在确实不忙,多做一点也没什么。但是我担心兼任采购工作后,会像同事们说的那样,总是犯错误。”
“那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呢?”我反问她。
“我自己觉得不能拒绝,但是……”小妮很为难,还在为同事们的话苦恼着。
我停顿了一下,给她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
刚工作没多久的时候,我是一个独自在外闯荡的傻姑娘,没什么阅历,经验也很欠缺。当然,更重要的是也没钱,所以特别害怕失去工作。
有一次领导安排同龄的女同事做一件事,那个女生在开会时就怼了回去,领导也没有再为难她。
当时,这个女生的形象在我心里简直是帅呆了,因为我自己一直是唯唯诺诺不敢拒绝领导和前辈的人。
又过了几个月,我才发现这个女孩是个富二代,根本不愁这份工作。事实上,她还靠着老爸的关系,给公司引入了一些资源,所以无论如何领导也愿意留住她。
如果我像她那么酷,领导真的也不会为难我吗?
恐怕不会的。
毕竟我除了学历高一点,经验和能力样样不足,更没有裸辞的勇气。
说完自己的故事,我表明了自己这段话的中心思想:
每个人的地位不同、资源不同,对未来的考虑更加不同。同时,别人给你的建议未必是真的为你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
就拿小妮这件事来说,同事给出的建议可能就有以下几个问题:
1. 地位不同。
小妮是还在试用期的新人,但是其他同事都是“老人”。换句话说,老板可以因为她的能力不达标,提前结束她的试用期。但是想要解聘其他同事,恐怕还要支付一笔赔偿金。
更何况小妮跳槽已经经历了几个月“空窗期”,此时正是最需要这份工作的时候。然而其他同事不仅是老油条,这份工作也未必是“非他不可”的状态,所以即便丢掉工作也有退路。
2. 资源不同。
老同事们的工作基本上都得心应手,平时工作量也比较充实,可以说不管是能力还是经验都比较丰富。
然而小妮仍在新工作的适应期,不仅能力和经验比较匮乏,其他方面看来也没有什么能站稳地位的资源。这时候,唯一能拼的就是勤恳认真的工作态度了。
3. 对未来的考虑不同。
小妮的同事有些已经三四十岁了,职业发展上已经没有更多可能性。还有一些年龄相差不大的人,也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油条了,没打算在工作上花太多精力。
但是小妮才毕业一年多,未来的职场有着丰富多彩的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也需要她很努力地去拼一拼。
4. 别人的建议,未必是真的为你好。
新精英的古典老师说:父母劝你回家考公务员,很有可能是他们担心老无所依。老同学劝你回到小城市发展,或许只是想证明他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而同事们劝你少做些工作,很难说是不是他们担心你做得多会得多,最后成为了他们的领导。
每一个给你提建议的人,未必都能站在你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尽管我尽量想从客观的角度给小妮提建议,也难免融入我的个人色彩——我是一个愿意牺牲眼前的安逸,去为未知的未来而奋斗的人。
所以,当你遭遇迷茫,询问别人的建议当然很重要,他们会给你提供更多你未曾注意到的视角。
但是更重要的不是别人建议了些什么,而是你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去考虑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