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雨
我的公婆都已年近八十了,身体很好,还特别喜欢给我们做好吃的。今天一大早公公就打来电话,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吃饭,这段时间太忙了,都没时间去看望他们,他们明天又要到泰国去旅游了,今天一定要去瞧瞧两位老人家!对他们而言,就是希望我们做儿女的常常去看看他们,陪伴他们。
我的公公在部队上工作24年,退伍到检察院工作18年,一直忙于工作,四处奔波,退休后,除了看看报纸、上上网、养养花草、散散步外,便凭着记忆写了一本回忆录《流水欢歌》,追忆他的逝水年华。
他出生在燕子溪畔的邓家弯的一个农舍里。那天,裁缝正在他家缝衣服,是他逢的生,按照当地的风俗,对逢生的人要好好招待,公公的奶奶给裁缝煮了一碗鸡蛋面条,享受和月母子同等的待遇。
公公是放牛娃出生,对牛特别有感情,对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感受特别深。耕作时,牛拉着笨重的铧梨,四足蹬地,埋头前奔,任凭驱使,毫无怨言;即便是死了,还会将自己的肉奉献给人们做美味佳肴以饱口福、制成皮革皮件驱寒保暖。而且牛脾气又是倔强的,公公放牛还还常常看见两头牛斗得你死我活。
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两头牯牛势均力敌顶在一起,任凭人们如何去拉也拉不开,大伙儿只有在两头牛之间烧起熊熊大火,才将其吓开。还讲了一次两头牛在河堤斗架,真是难分难解,后来,那只力量稍处下风的牛就逃跑了,而另一只在毫不知觉的情形下竟然对着堤坝用力一撬,把自己的一只角撬断了。那牛劲儿真是顽强而不怕死啊!
公公到部队当兵去了,在参加劳动的时候,突然从十几丈高的山顶飞下一块小石头,正好砸在他头顶上,当时他当他的脑壳就开花了,所幸那石头不大,要不当场就没命了,这也就没有我老公和女儿了。那时就医条件也很落后,就是请一位先生“起土”(一种治伤的土办法),及时治疗后,效果奇佳,没几天伤就好了。
公公还曾上过东海前线,在祖国的东南大门的福建前沿阵地与国民党盘踞的台、澎、金、马隔海相望、两相对峙,那真是剑拔弩张、势不两立,形势十分紧张。在那些峥嵘岁月里度过了刺激的每一天。后来又当铁道兵、宣传员。
在部队的繁忙工作之余,年轻的公公也到营地房外的小山包或者静安河畔看书,沐浴朝阳、目送晚霞。他曾写过一段小文“我捧着一本诗集,呼吸着野外傍晚的空气,西天那迷人的晚霞,让我深深地爱着你,胜过这些华丽的诗句。晚霞映红了青山,青山驮着半个红阳,一群锄禾而归的姑娘,被晚霞映红了笑脸,伴着琅琅的笑声,我目送着晚霞归去。让这绮丽的诗句,将边疆的风光镶嵌在生活的画廊,寄回遥远的家乡。”
常年在部队的公公终于有机会回乡探家了,他应父母的来信专程回家结婚。结婚的对象就是父母“指腹为婚”的婆婆。他们还在双方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大人们就商定如果生下来是一男一女,就把两个孩子的亲事定下来,结果如其所愿了。其实,婆婆是公公姑妈的女儿,是近亲血表关系,按照现在的法律是不能结婚的。可是在那个时代,老人们一心只想着世世代代把亲缘关系延续下去,就没管这么多,同时,也是缺乏遗传学的知识。
婆婆从小也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非常艰辛。婆婆家兄弟姐妹众多,父亲常年不在家,全靠母亲维持,每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她母亲就会上山采野果子给孩子们吃。只不过公公婆婆从小就常在一起玩儿,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公公到部队去了,婆婆就在公公家帮他照顾父母和奶奶,操持家务,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公公远在他乡,根本没有办法照顾家里,都是婆婆精心照料,让公公的双亲能够安然度过那些饥荒的年月。
婆婆大字不识,公公却是个文化人,但是,公公婆婆一辈子关系融洽,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两个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是一起,每天一起到菜市场买菜、做饭、浇花、散步等等,真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的情意值得我们这些小辈学习。这种良好的家风也让我们这个大家庭和和睦睦,没有什么四分五裂的事情发生。
公公婆婆四个儿女,都是大学毕业,还有一个大学教授,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很优秀,这让他们也非常欣慰。公公常常对我们说道:“一个人的寿命谁也无法预料,我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不过,不管活着时间的长短,只要在临死前认为自己此生没有虚度,那么,这一生便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他们一辈子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到晚年终于可以好好地享受生活了!但愿他们能够长命百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