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手消息不如一手消息

晚饭时听了会儿收音机,《新闻联播》。果然像原先网上那个段子一样:前十分钟领导很忙,中间十分钟我国人民生活很幸福,最后十分钟世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最早听到这个段子,是多年前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在清华读本科的同学说给我听的,言道他这是同班同学总结出来的。当时我觉得还是清华人牛,总结的这么到位。后来我把这段子说给别人听,大家也都觉得清华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名校不愧是名校。

再后来,我在微博上发现了这段子,突然反思我是不是有点迷信清华了?如今网络上的名言金句那么多,谁知道第一个说的人是谁呢?也许是我同学那位同学最早看到了,再口口相传到了我这里了呢?

很有这个可能。

很多时候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什么新的观点,传播给身边的人听得时候,如果没有点明是我在哪里看到的,他们也会觉得我总结的好到位。这种情况下版权的问题很难界定,虽说是最早说出的人占有版权,但就像我听清华的同学总结《新闻联播》那样,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是发自内心的觉得版权就是在那里——他亲口告诉我的。

这就说回到获取第一手咨询的重要性了,短短的几句话还好说,长的观点与文章,在这漫长的传播过程中,肯定就会或多或少的夹杂些“邮差”们的主观臆断,这样最后听到的N手的“新”消息,往往就变了味。

刘震云先生曾经写过一个中篇《口信》。说的是刘老汉家的老大跟人在口外贩牲口,刘老汉在老家为年近十八的大儿子物色了一门亲事,于是让过路往口外贩牲口的老张捎口信给儿子,让他尽快回家成亲。

结果老张路上患了病,怕耽误消息传播就把信儿说给了同伴老王,老王又传给了老李。三年后,刘老汉的儿子受到了消息,但内容却成了“爹死了,赶紧回家奔丧”。小刘哭着赶回家,发现二弟家的小孩已经两岁了,孩子他妈就是当年给小刘说的那个姑娘。

如今的消息传播当然比农耕时代那种口口相传在保真方面高出了好多倍,但消息几经传播后的影响力与第一手咨询相比同样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尽量获取第一手的咨询,避免听到N手消息,在信息时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