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外出的狂欢带来的是半日的昏睡,次日意识的清醒换来的是一股股的悲凉,于晨曦中开始了跑步。
悲凉的心随着脚步渐渐散落在柏油路面,我们都是行走在时光里的人,外在的忙碌让心变得渐渐荒芜,每天充斥于视线和大脑的除了数字就是K线图,这些数字,这些柱图,装点着我的心情,而心情又成就了我的文字。
以往的我,总是喜欢用阅读来驱逐善感悲悯的心情,用阅读来填满杂乱荒芜的心田。如今的我,喜欢走进书店用油墨的清香来抚平浮躁的心,用购书让自己始终不忘初心。
走进书店,浏览人物传记,惊觉人生的终点,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以后,而在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
徜徉书海,抚摸油墨书香,惊悟生不过是一朵花开的时间,死不过是一片落叶的瞬间,这么多年,我执着于书海,终究是放不下对父亲书屋的惦念。甚至于在邂逅海山后,萌生了复制海山的念想。
我们总是在自己的沧海里讲述着别人的桑田,却不知有一天自己的桑田恰好是别人的沧海。我们总是惊叹于阅读文字中的父亲,却疏忽了现实版生活中的父亲。
我的父亲勤劳一生,虽目不识丁,却有着精湛的木工、雕刻、油漆手艺。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用他的手艺养活养育了我们六个子女,用不断变换的家俱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希冀。
退休后的父亲,与自己的目不识丁开始了抗争,不愿混吃等死。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父亲亲自动手改造临街老屋,将我们走后空余的房子出租,自己开了一个书社,一个商店,并起名“书苑书社”,将我们阅过的图书开始出租。
年轻的我少不经事,每天早出晚归终不明白目不识丁的父亲是如何经营的?既要打理书店商店,还为我们准备好一日三餐,我只是在下班或闲暇陪父母看店听父亲讲述借书的趣事商店的收入,尤其是夏季的夜晚,消夏人多,父亲总是坚守到很晚。也曾想关闭了,让父母双亲休闲的颐养天年,尤其是收到假币被我撕了之后父亲自责的面容,更是坚定了关闭的决心。
执着的父亲关闭了商店但坚持将书店保留,在他的世界里,书放在家里的价值不如让更多的人阅读,坚持出租。记忆中父亲曾拿出《平凡的世界》(上中下三本)问我“丫头,这本书讲的什么,借阅的人很多,有一个人借了没还,这书不齐全了”。父亲的坚持让我明白了奉献的意义分享的快乐。
我曾担忧的问过目不识丁的父亲是如何办理借阅手续的?父亲说“我让借书人自己登记,自己消注天数”(一天两角钱借阅费)。父亲对人的信任让我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美好。
我感叹父亲多次上当受骗后的包容与坚持,有些昧着良心的人欺负父亲的目不识丁,多次用假币行骗得手,在父亲一次次的懊恼中,弟弟纠结了七八个发小同学跟踪到骗子家中,爆打之后索回了受骗的钱财。父亲拿到受骗的钱财,却责怪弟弟们不该出手打人,详细询问被打伤情况,从父亲的关心中我看到了父亲的大度和善良。
父亲幼年时的凄苦身世,年轻时的背井离乡,中年时的全心全意,晚年时的不甘寂寞,终让我明白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别人的梦。”何必去羡慕学习别人的父母,自己的父母未必不是一道最美的风景。这些年,一直沉浸在文字中,终是不能自拨,想必还是心中的这份执念……一定要为父亲写本书。
一直都无法理解“我没有父母了”这句话的含义。我本脆弱,不惑之年,仍不能世事洞明,依赖老公,牵念儿子,时至今曰,从书店归来,方才醒悟,我心心牵念的这份执着,不过是份依赖罢了。
父母在尚有去处,父母不在只剩下归途。在没有父母的日子里,面对我终曰以泪洗面的生活,老公让青春期叛逆的儿子跪在生气的我面前“儿子,我们都没有父母了,现在世界上只有我和你妈是你最亲的人,是唯一可以依赖的人,只有我们可以相依为命,好好对你妈,千万不要让你妈再生气了。”
那一次我们仨人的泪眼婆娑终让我从以泪洗面的日子里走了出来,人生有缘,却是散多聚少,与父母的缘浅,岁月无期,却是有减不增了,终是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守着剩下的流年,伴儿子成长,看岁月静好,享现实安稳。
余老诗写作研习社
201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