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个女儿的爸爸,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之一!恰逢二女儿悦悦一岁生日,想为她做点什么。
两个女儿来到我的生命中,带给我的远不止欢乐那么简单,还有体会拥抱,亲吻,爱与被爱的一切亲密行为,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体验!
我在小时候能很少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也就不知这个温暖为何物,直到做了爸爸,才懂得,下班后进门迎来热情求抱抱的女儿们,接受女儿的热吻,这就是温暖。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在美好和温暖的家庭环境成长。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遭遇心理创伤,而成长中的创伤的杀伤力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家庭,是一个既有爱,也会有创伤的地方。
在我自己的童年记忆中,爸爸的映像是模糊的,因为作为建筑工人的他很少有机会能回家,即使回到家中,爸爸也不是一个善于情感表达的人。而妈妈则是个相当能干的妇人,在制衣厂上班,劳动强度很大,一天上10多小时的班,还得照顾我们兄弟俩的日常。只是她真的没太多的精力去关顾我们的情感需求,为了节约时间,好赶回去上班,妈妈跟我们的沟通模式大多是单向的、命令式的。对于自己的情感的渴求,我不是没有努力过,只是没有得到回应。
记得小学时的一次,我跟妈说,“妈,我觉得我们家里没有家庭温暖。”妈妈的回应具体是什么,我已经记不起来了,能确认的是,说了这句话后,我妈除了伤心难过,家里的情况基本没变。
做了社工后,我才知道,早年的这段经历其实就是一种叫情感忽视的创伤,它阻碍着我与他人建立一个健康的关系,使我对他人的感受不敏感。我比太太对女儿的哭声有更强的耐受力也与这有着不小关系。
心理学家Jonice Webb的著作《无尽的空虚》(Running on Empty)一书,对什么是情感忽视,为什么家长会情感忽视都有相当详细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有过情感忽视经历的人,面对父母,可能会有“被拒绝感”。当我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情感需要,总会得到来自父母的回避和否认。比如我曾试过表达父母可以使用询问感受的方式来表达关心,而不是之前一直在用的责备,可是我妈却只会反问一句:那谁来关心我的感受?
我长大后的口头禅“无所谓,随便,你们定就好”,背后实际上是对自己需求(包括情感方面)的不了解,感受力过弱导致的。这里有一个逻辑链条:情感需要被拒绝——开始自我怀疑,到底是不是我的要求是过分的呢?我不值得被爱?——继而为自己有情感需要产生愧疚感,因着父母的反应认为父母已经给自己物质上的已经很多了,还想要情感满足,实在贪心。——最后慢慢地就不再关注自身的情感需要,甚至连提都不提了。
因为每当这个情感需要出现,随之出现的就是羞愧感,我想没有谁会喜欢整天觉得羞愧的,因此为了让自己好受些,在压抑羞愧感的同时,把情感需要都一并压抑下去了,不管这个情感需要是正常的,或者超出范围的。
情感忽视给我带来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对他人情感的不敏感和无法理解。这样的我,应对普通的交际和工作场景还行,但一旦进入到亲密关系,就只有处处碰壁的份了。比如出口伤人的事,我没少干过,事后伤害了别人才发现,要补救其实是很难的,不顾他人感受的言语对关系的杀伤力真的很大。这也是我日常很少主动说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怕自己说错话又伤害到人了。只是这样却又给人一种距离感和城府很深的感觉。
而父母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他们小时候也曾有情感忽视的创伤,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境贫困等因素都导致他们在各自的童年里,情感没有得到过充分的满足和滋润。没有体会过,又如何能懂呢?
作为社工,我知道有一种伤害叫“创伤的代际传递”。而这正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既然我意识到了,我也就有了机会,把这代际伤害终止在这一代,我觉得这是作为社工爸爸的一个重要使命。也是我能为女儿所做的一件小事吧。
倡议
日常工作中发现,这种创伤的代际传递在身边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除了为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做点事情外,我觉得作为社工爸爸,也想为其他的家庭和孩子做点事。良好家庭环境的塑造,离不开丈夫和父亲的积极参与,在此,我想号召其他有心的社工爸爸,与我一起组建一个社工爸爸俱乐部,共同努力去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的同时,也发起一些行动,去倡导和推动更多的非社工爸爸,意识到他们作为丈夫和父亲可以对家庭发挥到的重要作用,并且行动起来,为下一代能够获得更幸福的生活而努力。
如果你有兴趣一起搞点事,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微信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