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出差,和《英国侨报》同仁聊起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等话题,畅谈甚欢。回来静静反思,不由想到今天这个题目。想来也的确如此,一个中国学生,一个中国人无论他是否会在海外期间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其实都不要紧,关键是他骨子里是否有中国的基因?是否有中国人的那种精神,那股子劲儿?
其实,笔者也不止一次地分享过,探讨过类似话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将外在的变成内在的?将有意识的变成下意识的?将身体的变成精神的?
通过和同仁交流,学习,探讨后,我不由想到了要想将上述这些变为可行的至少要经历“结合,整合与融合”三个过程。
首先,要在物理层面上进行结合。也就是说,我们要两个不同形态,不同状态的个体在空间,时间上进行靠近动作。最终达成零距离无缝连接。但需要明确,这只是物理上的结合,只是表层次的无限接近,但是各个个体之间还是各个个体,内部并没有发生反应,所以没有新的个体出现。因此,这样物理上的“合”如遇外力作用就会失去之前结合的状态,再次成为彼此毫无关系的个体;
如果我们要想更进一步“合”就需要整合。整合就不是单纯地进行空间,时间上的接近,而是需要各个物体要不仅从外层次,更是到内层次之间要产生作用,发生化学上的反应。也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一定的外在作用下,通过彼此之间的内部因子作用产生内力,由此诞生出一个具有各个原有个体特征的新个体。但同样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这个新个体是两个原有个体的结合体,虽然是新个体,但是这个新个体只是分子层面的新,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成分。所以,它只是新个体,而非独立的个体;第二,诚然这样的化学上的“合”相比物理上的“合”很难分开,但是也是可以分开的,只不过分开时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外力,而是需要破解这个“合”的方程式;
既然物理上的结合,化学上的整合都不算理想,那么我们要想让一个人做到有所谓的精神,有那股子劲儿,就要试图进行生物上的“合”,那就是融合。两个个体通过融合产生的新个体,不仅是一个新个体,最关键的是它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有血有肉,更是一个有精神有灵魂的个体。
虽然精神,灵魂这些词过于唯心论,但是不可否认,如果没有了上述这些词,那么我们就不能成为一个人,更准确地说是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因此,如果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样做只是物理上的“合”,那只是“结合”,那么我们只能培养出某种身体上,短期的改变,比如技能,习惯;如果只是知行合一,践行实做,那样做只是化学上的“合”,那只是“整合”,那么我们只能培养出某种心里上,中长期的改变,比如认知,意识;我们更应该做到的是如何引导,激发,唤醒每个人心底的最深层次,并与之相应,相动,与之产生生物上的融合才能真正让其由内而外,由表及里地真正培养出某种精神上的,长远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