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描写了主角小林一家遭遇到的种种生活琐事。例如:小林因赶公交车忘记把豆腐放进冰箱里导致豆腐变馊而和妻子大吵;妻子小李晚上偷水遭保姆告密;妻子因单位太远要调工作到处托人结果失败;小林老师来家里做客,妻子却因小林老家经常来人受不了而和小林大吵一架,把老师轰走;孩子入托面临困难,最后在隔壁印度女人的帮助下让自己的孩子当陪读才进了幼儿园等一系列事情。
文章读完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压抑、无奈。因为生活的琐事,小林和他的妻子经常吵架,就好像我和老公,也会为很小很小的一件事吵架。
文章中描述了小林的变化过程。小林以前是“讲奋斗,一股开天辟地的劲头“,还有足球,“那时觉得人生的一大目的就是看足球,世界杯四年一次,人生才有几个四年?
但后来参加工作、结婚以后,足球赛渐渐不看了。
看它有什么用?人家球踢得再好,也不解决小林身边任何问题。
小林的问题是房子、孩子、蜂窝煤和保姆、老家来人,所以对热闹的世界杯充耳不闻。”
他就变成了我们口中的“油腻大叔”。
其实,这样的人在小说中还有,比如小林的妻子小李,她“没结婚之前,是一个文静的、眉清目秀的姑娘”,“与她在一起,让人感到轻松、安静,甚至还有一点诗意”,“哪里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呢?”
还有“小李白”,曾经那个潇洒、爱自由、会写诗的青年,已经被生活磨平棱角,在一地鸡毛的现实中低头,为了养家糊口,不仅辞去了安稳的工作,而且还卖起了板鸭。
所以,在“小李白”要去外面收鸭子,拜托小林帮自己收十天的账,并且每天支付他二十块钱工资时,身为国家干部的小林,虽然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但是收入会增加还是答应了。虽然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叫卖,怕遇见熟人,但很快就适应了,以致后来卖鸭子遇见单位处长老关,都能应付自如,说卖鸭子的是自己同学,他是闹着玩,并没有真的卖鸭子。
“有钱到底过得愉快,小林觉得,比起面子,或者挨领导批评几句,全家人过得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机会,他还是会继续去卖鸭子。”
还有后面,为了女儿,不被幼儿园阿姨轻视,小林是跑遍全城买炭火,送给阿姨。
还有最后“现在老师已埋入黄土,上次老师来看病,也没能给他找个医院,到家里也没让他洗个脸,小时候自己掉到冰窟窿里,老师把棉袄都给他穿。
但伤心一天,等一坐上班车,想着家里的大白菜堆到一起有些发热,等他回去拆堆散热,就把老师的事给放到一边了。
死的已经死了,再想也没有用,活着的还是先考虑大白菜为好。”
到结尾:“如果收拾完大白菜,老婆能用微波炉再给他烤点鸡,让他喝瓶啤酒,他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他就成了这么一个堕落的人。
再看看自己,想想前几年,孩子还小,我一个人又上班又带两个孩子,除了做好本质工作,有空就想的是明天吃什么,穿什么,家里米不多了,煤气也快完了……下班回家就是做饭,洗衣服,做家务,还要陪孩子游戏,检查作业。要是遇到哪个孩子,不小心感冒发个烧什么的,更加忙。白天跑医院,晚上还要时不时跑起来看看,摸摸,测测体温,睡觉都不安神。一天到晚分身无术,哪里有时间想什么理想追求的。
环顾四周,多少中年人,早就被生活磨去了志气与勇气,丢掉梦想、丢掉自己,在鸡零狗碎的生活中,只为找寻一点点满足感。
有人说生活本就是一地鸡毛,我们要学会从平凡生活里找到人生乐趣。
就像《平凡之路》里唱的那样:“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谁的人生不是在无数个黑夜中,反复迎来白昼的希望?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活出滋味,也许才是对抗这一地鸡毛的唯一解药。
生活多数是平淡的重复。人生就像季节,繁华过后终归平淡,不可能一直繁花似锦,不可能一路花香四溢;人生也是起起伏伏、悲悲喜喜,才构成了人生的完美。所以人生无需拒绝平淡,无需恐惧风雨,正是在平淡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风雨中锻炼人们的坚强,正是在酸甜苦辣咸的浸泡中走向了深刻,更加富有了内涵。